生鲜电商如何做到用户每周下单4次?
目前生鲜电商的整体水平来说,客单价在200元左右,物流成本约30元,活跃用户每周约下单1次。
有一家不走寻常路的上海生鲜O2O电商“鲜世纪”,做到了客单价40元,用户每周下单4次的购买频次。
选择这样的策略定位,与创始人的背景密不可分。鲜世纪创始人CEO廖川,在创业前,曾任莆田网CTO、1号店总监,有2年的生鲜电商从业经历。他认为,整个生鲜电商整体状态,仍处于“特色农产品”阶段,仍然提供进口果蔬、牛肉、海产等产品。
卖什么
“我们要做的是‘餐桌电商’,厨房解决方案提供商。”廖川说道。与廖川相似,鲜世纪创始团队成员,大多来自1号店、莆田、本来生活、食行生鲜等公司。
餐桌电商有两个方面意味,一是高频刚需,日常厨房需要到的食材,而非遍地进口商品;二是丰富又平价,品类一定要丰富,且价格不能是“满足猎奇心的”、普通菜场价的3倍。
廖川把上海周边农场基本都访问了一遍,建立了联系。在用户下的单中,量大的可以直接从农场送过来。而量小的,鲜世纪会从批发市场拿货,并对批发市场进行严格的产地无公害追溯,进行质量证明。
“我们的产品是菜场等级里最好的,暂时不做有机,但是肯定是无公害里最好的。”廖川称,菜场等级里最好的,即是自家选品的标准化。同时,做到价格上与菜场平价,用便利来争取用户。
创业邦了解到,目前,鲜世纪的SKU在200--300个,与动辄3、5000的大平台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廖川解释道,这并不是在走“生鲜爆款”策略,而是一个成长阶段问题,就现阶段而言,鲜世纪主攻蔬菜和肉类,这两大品类做精,有150个左右SKU也就够了,再加上其他品类,构成了现在的局面。
怎么卖
2015年4月,鲜世纪上线,主营微信公众号,在浦东进行局部测试,与便利店合作,在便利店内铺设精品生鲜专柜,支持用户到店自提,也支持送货上门。
廖川告诉创业邦,在创业前,对年轻用户群进行了调查,发现并没有适合他们的生鲜购买场所。线下的话,年轻人下班后,菜场基本已关门,连小区小菜摊也不一定有;线上的话,生鲜白天送到公司,会面临解冻尴尬,送到家的话,自己又不在家,再次尴尬。
“所以我们跟便利店合作,铺设了生鲜柜。”廖川表示。在便利店,用户可以实时到店购买生鲜柜的生鲜,也可以网上预订,线下提取,同时,鲜世纪还支持上门配送,由便利店老板来完成配送。据悉,目前自提模式和上门配送所占比例为1:1。
“解决方案快出来了”
在廖川看来,行业的两大痛点在于:用户信任感和复杂的供应链。
产品不够标准化,溯源不够透明,用户对产品无信任感,要做生鲜电商,就得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这个信任体系,解决信誉问题;在供应链上,要做到低损耗率和优良品性,保证新鲜和速度,有很多说起来并不高大上的细节,稍不注意就会摔大跟头。
廖川认为,面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案就快要出来了,“在O2O浪潮下,以前一些难的问题,都快要找到解决方案了。”
生鲜电商走红这两、三年以来,不少大电商巨头入局,暂时仍运营着“特色农产品”策略;创业者喷涌,百花齐放地寻找、测试着更精细化的运营场景。
在新的场景下,廖川认为,生鲜电商新的浪潮将会来临。而且一些平台受限于之前的体系,调头会慢,这对于创业者、创新者来说,已不仅仅是“大家的机会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