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心塞,互联网+教育到底能搞不能搞?
“教育是个让人心塞的行业”,这句话出自纪源资本合伙人卓福民之口。提起教育,太多人的印象都是“产业太大了”、“变革太慢了”,或许将行业的发展比作爬坡是再合适不过的。在教育版图中,涌现出O2O、内容、工具、硬件等不同细分领域的项目,但赛道中的选手多了,征途之上难免有所淘汰。在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从科技硅谷到创新中国·互联网时代峰会中,纪源资本合伙人卓福民、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卓福民:心塞的同时蕴藏着机会
卓福民表示他最看好两个行业,即让人“心塞”的行业,因为在痛苦、难受的行业中一定有让人突破的地方。那心塞行业在哪里?卓福民举出两个例子:第一是医疗,医疗健康行业机会非常多,跟医疗健康行业挂钩的机会也同样很多。比如做健康体检,每年的数据是一千万人次,用户所拿到的体检报告的数据相当于大数据,可以衍生出疾病管理并为药物提供销路;第二是教育,教育这个领域仔细开发下去,机会非常多。
讲完机会,卓福民继续补充道: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有可能会碰到资本市场方面的“三碰头”。第一是实体经济下滑,中国的实体经济反弹的曲线是“L”型,而且这一下滑长度有多长很难估量;第二是资本寒冬继续发酵;第三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前提下初始项目的失败机率很大。卓福民预测,六年之后,幸存者可能在10%左右。
所以当实体经济、资本寒冬、失败周期的节点三碰头时,创业者和好项目需要抓紧融资,而不能太拘泥,太固执。
张凯磊:数据驱动培训市场的效率
张凯磊在介绍学霸君时表示产品需要攻克三点:一是营销,全国一亿多中小学生的作业太多,产品需要推广出去;二是听懂,在这一环节家长很容易将这件事情理解为这是在帮孩子抄作业,需要让家长理解小额付费行为并让家长接受;三是有效,绝大部分题目做完的有效程度不高,如果单以提分作为核心价值因素,应该利用数据去驱动。
我们常常强调个性化辅导,但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有限,大部分老师无法对孩子进行单独辅导。学霸君的目标是要让数据驱动培训,通过用户对试题拍照上传测算用户的薄弱点并设计出解决方案以做到标准化。
张凯磊还表示教育的需求很旺盛,但是供给端存在问题。举例说明,一个工作十年的老师如果按照十年带三届毕业班的产能来看,样本有限。但学霸君将单个知识点垂直化,让老师聚焦在细分领域当中,通过技术驱动将事情变得更加有效率。
张浩:在K12中建立场景,用O2O重构价值
课外补习是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张浩认为不少机构是基于工业时代的思维构建的,而疯狂老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变了成本结构,进而重构了价值分配。
在过去传统的培训机构中,生产关系是家长、机构、老师,三者之间是线性关联的,机构扮演生产关系、组织者角色,组织着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这决定了成本结构。家长付100%的费用,被分解为20%的机构行政成本,20%的机构营销成本,20%的租赁房屋产地成本,10%的机构利润,以上加起来占据全部费用的70%,剩下30%是老师的课时收入。在过去的成本结构中,它构建的价值关系是家长付100元,70%被机构拿走,30%被老师拿走。
虽然表面看似合理,但却衍生出两个巨大的痛点:第一,家长会认为用100元请了价值30元水平的老师;第二,老师会认为每堂课仅获取家长所付费用的30%。张浩说疯狂老师采取的做法是对于生产关系、成本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价值分配进行重构,老师承担10%的场地费用,剩下90%为课时收入,除了在线上搭建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线下采用搭建工作室和名师合伙人的方式提升工作室利用效率。
重构价值之外,还需要考虑用户,在张浩看来,K12人群没有学习的主观欲望和自觉性,所以很难通过技术和产品取代老师,让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所以张浩表示K12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场景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教学,其他所有技术和产品的驱动都是为了提升这个主场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