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马拉松背后:被“嘲笑”的提醒 蒙眼狂奔的
在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之余,我们试图还原这场生死马拉松:参赛者经历了怎样的惊险瞬间?赛事组织方又有哪些失职?马拉松热潮背后,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图/5月23日,甘肃白银,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21名运动员遇难,救援队展开搜救行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来源 | 奇偶派(ID:jioupai)
作者 | 田欢子 娃娃
编辑 | 王十
“这不可能是真的,他身体素质很好,又那么有经验。”当国内马拉松越野赛第一站台的常驻者梁晶遇难的消息传出时,所有人都表示不相信。
然而,梁晶留给大家的只有22日的一条朋友圈——“风有些大”。
让人难以相信的还有残运会冠军黄关军的遇难,在极端天气来临时,没有人可以想象聋哑人黄关军在无法呼救的情况下,在自己最擅长的运动面前等待死神降临时的绝望。
在岩石边取暖,全身被冻到发紫不幸离世的武汉参赛者、十根手指被冻到失去知觉,舌头都变得冰冷,提前退赛、风裹着雨像子弹一样打脸……这是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上的真实现状。
截至发稿日,甘肃山地马拉松赛21人遇难,其中包含梁晶、黄关军等国内马拉松圈顶级选手。相关部门也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 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185场,规模赛事 1828 场,规模赛事场均规模为 3898 人,认证赛事场均规模 11874 人。
赛事数据和参赛人数狂长的背后,马拉松产业也体现出强劲的动力。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共128家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65亿。
马拉松越来越火,产业也动力无限。狂热之下,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甘肃山地马拉松这样的悲剧事件,成为国内马拉松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之余,我们试图还原这场生死马拉松:参赛者经历了怎样的惊险瞬间?赛事组织方又有哪些失职?马拉松热潮背后,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死马拉松
“今天凌晨,我妈妈收到组委会电话,说我爸爸在马拉松比赛中找不到了,失踪了,然后就没有了回信。”5月23日凌晨,陆海(化名)妈妈收到组委会的家属通知。凌晨接到消息,还在上学的陆海火急火燎从学校赶往兰州。
“确认我的父亲没有生命迹象了”,23日早晨10点左右,陆海接到母亲电话。
在22日白天,陆海在微博和抖音视频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爸爸嘴里吐着白沫,手已经冻得发紫,身上也没有什么披着,只有这件薄薄的运动服。”陆海提供的视频截图中,陆海爸爸躺在地上,双眼并未合上,陆海说,“其实图片上是白天,已经遇难了。”
陆海说,爸爸爱运动,锻炼出一身肌肉,平时能跑20千米去看奇山异水。所以在这天之前,陆海以为爸爸只是去参加一场再平常不过的马拉松比赛,但死亡消息确认后,这却成了一场赴死赛,“一瞬间就没有爸爸了。”
据公开报道,这是国内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灾难。
陆海爸爸参加的这场马拉松,全称为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于5月22日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百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
据组织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比赛参赛人员接近一万人,其中,有172人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其中包含梁晶、黄关军等国内马拉松圈顶级选手。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在比赛举行的第一天,赛道遭遇了极端天气。新京报紧急呼叫采访到的一位越野赛亲历者称,到达第二个打卡点附近时遇到冻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当时已感到失温,躲到放养的小屋里休息。从山上下来的参赛者说山上的风比山下大,下山的人很多都哭了,看到很多人躺在地上。
在一些户外群中,有参赛者回忆,“外面天气还是好的,山里面风有8级了 ,下中雨,一开始是小冰雹,我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继续跑上去了 。”
此外,参赛者流落南方在《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深度还原了整个过程,他在文中提到,感觉黄河石林这个比赛槽点变少了,组织工作更细腻了。但偏偏就是今年的比赛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他提到,问题出在天气上,极端天气。
5月22比赛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甚好,坐摆渡车去起点之前甚至还有一丝暖意。而在比赛前一天,天气预报没有预报出来第二天将遇到的极端天气。
“下摆渡车那一刻,天色转阴,随即起风,风力有四五级的样子。”
体感温度瞬间降低,于是开枪前,他跑了两公里来热身,“参加百公里越野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22日上午9时,在景泰县黄河石林南山广场,比赛正式鸣枪开跑。但此刻风力却有增无减,在长下坡道,有多少人帽子直接被吹飞,又停下来返回捡帽子。
从起点到CP1,一切都还好,过了CP2之后,真正的麻烦来临。
他感觉到的,首先是迎来的逆风,风力升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眼镜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强风密雨下没法睁开,只能眯着缝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
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是整个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一段,“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
很多参赛者没有意识到,在这里面临的抉择就是生死抉择,那时,大部分选手只是认为,向前,可以坚持到CP4,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千六的参赛补助。流落南方在文中也提到自己也面临了相同的抉择困惑,但现实状况告诉他,撑不下去了,他选择了后退,“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山下,即便要倒,也要倒在山下。”
流落南方说,“在做决定最后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毫厘之间的决定,让他成为了这场生死赛中的幸存者。
天灾还是人祸?
172人参赛,21人遇难,一场比赛中,超过10%的选手遇难,这是国内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灾难,而酝酿这场突如其来灾难的,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首先,在此次赛事中,最大的质疑点为:此次赛事的气象服务是否精细?
据了解,本次赛事的执行单位之一“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经在其名为“石林国际马拉松”的公众号上发布赛事近期天气预报提示。
天气预报提示,5月22日赛事举办当天,白天天气为阴,夜间天气为多云,最高温度19摄氏度,最低温度9摄氏度。
而在天气预报后面的温馨提示环节,则提示“昼夜温差大,易发生感冒,请注意适当增减衣服,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感冒。建议着薄外套、开衫牛仔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应适当添加衣物,宜着夹克衫、薄毛衣等。”
但当时间来到22日中午,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23日有媒体致电景泰县气象局,相关人员介绍,景泰县气象局为本次比赛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据救援指挥部透露,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其二,灾难突袭时,救援应急预案又是否及时启动?
从公开报道中看到,接到当地报告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700余人投入搜救。
甘肃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调集7个消防站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总队调派兰州、新区支队的山岳、水域救援专业队和训保支队战勤保障力量前往增援,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53辆消防车、253名指战员、3头搜救犬,携带5600余件/套器材开展搜救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甘肃省市县三级投入的救援队伍已达1200余人,携带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雷达探测仪、破拆设备、急救器材、发电照明、担架等设施设备展开救援。
前方救援人员对媒体介绍称,百公里越野赛沿途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山梁沟峁较多,参加越野赛的参赛队员衣着很单薄,而且当地气温非常低,山上的温度可能接近零度。另外,由于景区的地形高度差在60到200米之间,很多地区的通信信号很差,也给搜救造成了一定困难。
其三,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对参赛人员的参赛限制如何?
在无法及时获得外界救援时,选手自我应急能力成为能否成功脱困的关键。
从现场流露出的照片看,选手大多短袖短裤,衣着单薄,而在面临这类突发性极端降温天气时,没有冲锋衣等保暖装备必将导致致命性失温。
而在媒体披露的细节中提到,冲锋衣并没有被主办方列入强制装备,而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另外,选手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救生毯被大风吹破,导致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流落南方在《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中证实了这一点,文章提到,“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做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的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这里。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比赛开始,大神们很多都穿着短袖短裤,等待起跑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枪一响,都箭一般冲了出去”。
而回到这场赛事本身,这项造成巨大悲剧的比赛,是一场“野鸡赛事”吗?
据了解,2021年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为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第四届,其中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自然生态特色赛事”“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
赛事组委会发布的参赛条件上明确规定:越野赛比赛者须在2021年5月22日前年满18周岁,百公里组年龄小于60周岁。选手需向组委会提交最近一年内同等级别赛事的完赛成绩证书。百公里组:50公里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21公里组:半程及以上完赛成绩证书(近一年)。
有跑友评价,这个赛道具有一定难度,海拔整体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20小时的关门时间也有一定的“门槛”。
也正是如此,无论是赛事硬性规定还是比赛难度设置,都从一定程度隔绝了越野“小白”选手的参加。换言之,参赛的跑者中大部分具备比较丰富的相关经验。
但在这场灾难中,梁晶、黄关军等国内马拉松圈顶级选手也不幸遇难。
其实,类似的悲剧并不是个列。
同样在今年5月,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中,选手杨立杰在比赛中出现失温,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组委会在通告中表示,“杨立杰倒在了他热爱的赛道上,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蒙眼狂奔的马拉松
天灾还是人祸,具体原因为何,调查还在进一步进行,责任也有待厘清。但这次事件是否可管中窥豹?时下,马拉松运动正逐渐变热,全民“办马”风潮兴起,行业正在加速粗放式发展。
尽管我国马拉松赛事存在比赛集体作弊、赛事成绩与奖金不匹配、赛事组织欠佳、赛事与城市融合不恰等多种问题,但丝毫不影响马拉松爱好者对于这项运动的喜爱。
一年半跑龄的候旭表示,跑步一年半,自己的体重从180斤掉到如今的156斤,体重减少、体型也匀称下来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欢上了跑步这项运动。
“从最初跑800米气喘吁吁,到现在可以挑战变速跑16公里,我喜欢奔跑和突破自我的感觉!下一个目标是挑战半马拉松。”
当提及为什么挑战半马时,候旭立即表示“马拉松是每一个跑步er的追求和目标”,他当时的神情就好像在疑惑,为什么会问出这么低级的问题。
减肥减脂、保持体形、跑步社交、提高身心素质、释放压力、挑战自我等因素推动下,跑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运动方式,马拉松成为更多跑友们的目标。可谓,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想跑马拉松就不是有追求的跑步er。
其实,从1995年国务院发布《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长跑运动进入中国到今天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跑步不再成为运动员的专属,而成为大众美好生活的一种体验。
可以说,跑步运动在中国变得火热,而极具挑战的马拉松成为众多跑友的目标和跑步运动的热门。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 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规模赛事 1828 场。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马拉松规模赛事 增长率分别达到11%、43.47%、15.62%。
马拉松赛事数量高速增长之后,参赛人员也呈现出野蛮生长的趋势:2019 年规模赛事场均规模为 3898 人,对比 2018 年场均 3688人,场均增长 210 人,增长 5.69%。2019 年认证赛事场均规模 11874 人,对比 2018 年的场均 10801人,认证赛事场均增长 1073 人,增长 9.93%。
跑步规模赛事数量和参赛者增长势头良好状态下,中国田径协会2020年发展目标——我国规模赛事要超过1900场,参赛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规模赛事产业突破1200亿元。
马拉松赛事的火热带动下,跑步赛事这个千亿赛道产生了。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由于我国马拉松自2016年开始才呈现井喷式发展,自然无法和国外成熟的产业链相媲美。
腾讯新闻数据,国外马拉松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核心的体育竞赛表演,即马拉松赛事;第二层的体育用品销售、媒体、娱乐、培训博彩、医疗、旅游等,以及最外层的品牌经营、商业推广、咨询、公关、科研、建筑、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
完整产业链下,自然是多样的赛事收入,如,电视版权、赞助商、票房以及赛事纪念品等。
相比之下,我国马拉松产业链较为不完善,呈现出“政府牵头、官方主办、各单位协办、企业赞助”四大特点,其收入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报名费、赞助商赞助以及周边衍生品收入四个板块。
艾瑞咨询数据,四大板块收入中,赞助收入是马拉松赛事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从以往A1、A2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收入数据来看,赞助收入与赛事成本相比,比例约在50%~60%之间,换句话说,举办赛事成本的一半都来自赞助费用,而周边衍生品的收入仅仅占一小部分。
收入渠道单一下,赛事成本的支出也形成了稳定的模式:赛事奖金、赛事运营以及赛事营销。
即除了奖励给参赛者的奖金外,其他的钱都给了赛事运营和媒体推广,而一般赛事运营商的服务中包含了媒体推广。换句话,跑步赛事的钱都让打包服务的赛事运营商赚到了。
盘点中国跑步赛事运营商市场,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跑步赛事市场较为分散,按照承办赛事收入等级,可以划分为头部、中等以及小企业三个等级。
以头部企业东浩兰生为例,2015年至2020年,东浩兰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93亿、25.91亿、33.35亿、33.06亿、36.11亿、29.82亿。尽管2020年起营收较上年下降17.42%,但其营业总收入仍实现了近30亿。
除老牌头部企业外,越来越多的赛事企业获得了资本的青睐,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共128家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65亿,可以说,资本看好。
以今年最近的江苏常奥体育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常奥体育是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等十多项路跑赛事的运营方,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下,今年5月,常奥体育获得以国有资本市大运河基金领头,叁零柒投资、灿星基金、青枫云港、九久创投等参投的亿元级别战略投资。
常奥体育Pre-A轮就获得超亿元战略投资无疑给整个市场释放出一个良好的信号。
政府支持、资本青睐、跑友热情下,这似乎预示着,中国马拉松产业潜力无限。
写在最后
公元前490年,希腊长跑优胜者菲迪皮德斯将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败波斯侵略者的消息传往雅典,“捷报,我们胜利了!”话音之后,不知疲惫的奔跑让他在说完消息之后就力竭而亡。
尽管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是马拉松作为毅力、勇敢和挑战自我的象征在大众心里留下火种。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正式将马拉松设立成奥运会比赛项目。随后的一百多年间,马拉松在全球各地火热流行。
跑友在马拉松里追求健康和幸福感,各类政策也大力引导支持马拉松经济的发展,整体马拉松产业则从中获益并将这项运动推广至更多人。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在发力,一切似乎都向好。
但在此次甘肃山地马拉松事件中,这21位参赛者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场马拉松中。21,是数字,也是21条追求健康、幸福和挑战的鲜活生命。
在国内马拉松产业蒙眼狂奔背后,行业公司、赛事主办方、赛事参赛者/爱好者、主管部门,或许都该反思此前的粗糙、简化、经济至上、各自为政。
悲剧是警钟,亦是革新的力量。
【延伸阅读】
甘肃白银越野赛下撤选手:感觉很内疚,
但真的没能力救其他人
来源 | 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
记者 | 张蕊 韩谦 实习记者 | 彭茸雯
编辑 | 刘汨
5月23日,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21名运动员遇难,救援队展开搜救行动。
5月22日,梁晶的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他大口吃着早饭,定位是黄河石林景区旁的农家院。作为国内跑圈“大神级”的选手,他正为即将开始的百公里越野赛做着最后准备。几个小时候后,狂风骤雨下,梁晶的GPS信号停在了赛段的山体上,再也没有移动。
因为突变的极端天气,甘肃白银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悲剧中戛然而止,172名参赛选手中21人遇难,遇难者包括多位像梁晶这样的顶级跑者。
当中国越野跑的“至暗时刻”来临之后,那些对于赛事组织、应急预案,以及选手心态的讨论,成了无法再回避的话题。
停止移动的GPS信号
5月22日上午9点,甘肃白银黄河石林南山广场,一声发令枪响,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拉开了帷幕,172名跑者奔向了眼前那片山峦。
夹在队伍中间,选手林伟男感觉气温应该在七八度,风力四级以下,这是跑马拉松的适宜天气,“不冷,不热,跑起来比较舒服。”
出发前,林伟男特意看了天气预报,显示上午10点左右会下小雨,持续时间大概是1小时。他算了下时间,按自己的速度,一个小时还跑不到山顶,等到山顶的时候,天应该还阴着,没有太阳,不会把大家晒坏。
但几个小时之后,预报中的天气没有到来,小雨变成了冰雹,风力远超过四级。狂风裹着冰雹狠狠砸向参赛选手,温度骤降,“失温的速度特别快,根本没给人反应的时间。”林伟男跑得并不快,大概处于中间梯队,中午1点以后,他开始觉得不好了,“身体被风吹得有些僵硬,肌肉的协调性很差。”
开始有选手下返,一路还劝告着后面的人,“上面的风太大,受不了了,别继续上了。”有人不信,继续往上,林伟男和朋友看了看远处还在飘来的大片黑色雨云,同样选择了下撤。
此时,林伟男他们距离赛事站点CP3只有1公里的距离了,但他很确定,即使到达那里,也没法找到躲风避雨的地方。林伟男当机立断,和朋友一起下到了“沟”里,“风小了很多,身体也慢慢缓了过来。
他们继续下撤,途经一座小房子时,林伟男看到里面有很多选手冻得瑟瑟发抖,裹着保温毯等待救援。那时他还不知道,包括梁晶在内的多位“大神”级选手还在山上,GPS显示的位置一直没有移动,电话也无法接通。
下午3点,林伟男安全返回了起点,在和当地村民聊天中他得知,像这样的大风、冰雹,以及骤然降温的极端天气,当地人此前也很少遇到过。林伟男回头看着身后的这片山峦,百公里的赛程大段都“骑在梁子上”,路很窄,大车上不去,“接下来救援的难度一定很大。”
千余人的力量投入到了随后的搜救行动中。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透露,他们在5月22日下午赶到现场进行搜救,队员分成三批,分别从CP4、CP2和CP1三个比赛站点出发,同时向中间靠拢搜救。由于山路难行,还携带大量救援物资,给消防队员们的行进带来了不小难度,“而且当晚仍下着小雨,能见度差,很难看清楚被山地遮挡的地方。”
其中一名消防队员回忆,当晚9点左右,他所在的分队在CP4到CP3间的赛道上找到一名参赛选手,生命体征已经很微弱,没法和救援人员沟通,在把他带到附近一个窑洞进行保暖措施和补水后,选手才慢慢恢复过来。
当晚,这名消防队员所在的队伍搜救到了10名参赛人员的遗体,其中三具遗体是在赛道旁的山沟里找到的,他们大多穿着短裤短袖,有人仅穿着背心,那时山里的气温只有1度左右。
到5月23日中午,被困人员搜救宣告结束,21名参赛人员遇难,遗体被全部找到。
致命的失温
据此次现场救援指挥部信息,比赛当日中午1点左右,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因此出现了身体失温的情况。
一位气象博主根据当日气象资料分析,在冷空气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下,附近城区中午的最低气温已降至6度,而在20公里到30公里的高海拔赛段,因山上降水量更大,最低气温可能已经跌破零度。
在这个中午,失温成了选手们最大的敌人。
参赛选手“流落南方”将一段现场视频发到了群聊里,一名曾经在越野赛中取得不错名次的女选手腿部受伤流血,但因为失温昏迷,自己也说不清受伤原因,多亏被人叫醒才得以获救。
林伟男概括起那时的感觉,就是“风太大了”,一阵风吹来过,肌肉开始僵硬,身体也不听使唤了,“其实好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因为太冷了,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在那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人想往下撤,都不一定能安全撤回去。”林伟男说,大风裹挟着冰雹把人吹倒一次,等第二次风再来的时候,人就爬不起来了,“如果风继续吹,人肯定就比较麻烦了。”
越野跑爱好者李潇阳也曾在参赛中遇到过数次失温的状况,刚开始出发时气候不错,选手大都穿得比较少,追求更快的速度,“但一进入高海拔的地方,气候就说不准了。”
2018年8月,李潇阳在五台山参加了一场百公里越野赛,从晚上起,山上开始下暴雨,因为经验不足,李潇阳没有准备雨衣,背包也不防水,装在里面的衣服都淋湿了没法更换。他开始出现失温的症状:整个人开始发抖,产生幻觉,很容易打瞌睡。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他开始大声唱歌,撑着走到了18公里外的补给点。
面对突变的天气,选手们的随身装备是他们的最大依靠,但在此次黄河石林山地越野赛前,可以御寒的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参赛者“流落南方”撰文表示,他把冲锋衣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正常情况天黑前能赶到那里。
关注越野跑领域的垂直媒体“跑野大爆炸”创始人孙瑞一表示,按照百公里越野赛的惯例,如果冲锋衣被列入强制装备,那么选手就会被要求全程携带冲锋衣。如果没有强制,对能力强的选手来说,为了追求极简,只会带上赛事组委会要求的强制装备,而把冲锋衣有选择性地放在换装处。
孙瑞一介绍,在赛前,主办方通常会在选手领取号码布时进行一次强制装备检查,更严格的主办方会在比赛中的换装点再进行一次随机抽查,“但严格的比赛并不多”。孙瑞一说,事发后他询问了两位此次石林百公里比赛的选手,一位说赛前进行了检查,另一位则没有被检查。
在孙瑞一看来,所有百公里比赛都应该随身携带冲锋衣。对于一位顶尖选手来说,百公里越野赛可以在10个小时之内完成,如果从早上7点左右开始,傍晚就可以结束。而对大多数选手来说,晚上甚至凌晨才能跑完全程,山区昼夜温差大,如果没有冲锋衣极易失温,“越野跑带冲锋衣,就像开车带安全带,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发生”。
被“嘲笑”的提醒
自2018年创办以来,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连续举办四届。根据相关资料,本届赛事的执行单位包括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和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企查查有关信息显示,晟景体育的主要大客户为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白银市平川区体育中心。2018年到2020年,晟景体育连续中标上述三家单位的招标项目,项目均为马拉松赛事。根据2018年首届黄河石林国际百公里越野赛项目的招标公告,中标金额150万元,采购内容为编制欢乐体验赛(5公里)、全程马拉松(约42公里)、百公里越野赛(100公里)等三项赛事的运营方案。
作为首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选手,徐强曾在那里留下了一些“不太开心”的回忆。
因为早就知道这片景区,听说这里要举办越野赛,徐强毫不犹豫报了名。前去参赛的时候,凭借多年的马拉松经验,他向主办方提出了一些救援预案上的建议,比如在所有选手身上的显著位置佩戴标志物,“能发光最好,这样在山里可以看见,方便相互照应。”但这一提议并没有被主办方采纳。
在徐强的印象中,黄河石林的比赛路段比较荒凉,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CP2附近的路段,需要手脚并用,“有的地方只能放一只脚,身体摆不正也会有危险。”徐强发现,CP2的补给只有水,并没有运动饮料和选手所需要的盐。他提议每个补给点放些盐丸,“二十块钱的盐就足够”,却遭到了一些工作人员和选手的“嘲笑”,“觉得我过于谨慎,像第一次玩越野。”
李潇阳在2019年参加了第二届黄河石林越野赛,他的感觉是,整场比赛难度不大,海拔在2000米到3000多米间,爬升不高。参赛选手中九成都能完赛,很多越野跑圈“小白”把这项比赛当作是锻炼机会,“跑完全程每人有1600元奖金,除去报名费还多了600元,就当是玩玩了”,李潇阳觉得,很多参赛者都是这种心态。
虽然难度相对简单,但李潇阳同样对此次众多选手遇险的CP2至CP3赛段记忆深刻,八九公里距离、1000米左右的爬升,有些路段只能容纳一人通行,还需要手脚并用攀爬。“那段路走了很久,一直爬不到边的感觉”。
由于提前没有了解路况,李潇阳对这段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并没有带足够的补给,“前面一直很平坦,突然来这么一段,没有准备的话的确难度很大”。
同时在他回忆中,那届赛事组委会没有对选手的物资进行检查。比赛进行到晚上8点多,离终点还有十来公里,他还遇到一位没有携带头灯照明的选手,“幸好最后这段路比较平,不然太危险了。”
李潇阳表示,在他参加的20余场越野比赛中,对选手物资的检查普遍比较宽松,即便要检查,一些准备不足的选手也会蒙混过关。李潇阳曾遇到一次比赛要求携带两个头灯,有选手准备不足,现场临时向别的选手借了一个充数。
在他看来,除了比赛的举办方对选手物资检查不严格外,一些选手总是怀着侥幸心理,自身的安全意识也有欠缺。“很多人似乎感觉越野赛跟参加城市马拉松一样,但实际上危险性还是会大一些。”
以李潇阳的感觉,参加越野赛的人似乎有两个极端:要么是经验特别少的,物资就带的很少,而一些圈内大神为了提升跑步速度,也会尽量减少负重。
往往只有遇险才会带来警示。2019年5月,李潇阳参加了一场330公里的越野赛,晚上开始下雨,李潇阳找不到路标,迷路了,手机也即将没电,“当时没有人陪着,一个人是很恐惧的。”
在遇到几次危险后,李潇阳会在比赛前提前研究路线,记好补给点的位置。参加比赛时,他都会背上放有雨衣、防水罩、冲锋衣、充电宝等物品的背包,足有八九斤重。“很多人会跟我说,带这么多东西都用不上。但万一遇到麻烦怎么办?”
家才是终点
5月23日上午,甘肃白银就越野马拉松赛事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开始,首先为事故遇难者默哀。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表示,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张旭晨说:“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说完,他站起来深鞠一躬。
一位在黄河石林景区旁的农家乐老板回忆,5月22日晚上9点,搜救还在进行的时候,他在景区大门口遇到了几位参赛选手的家属,那是种“两重天”似的境遇,一些家属联系上了选手,被告知已经安全下撤,但休息的地方很冷,希望家人能赶快来接自己回家。还有一些家属从外省赶来,苦等在大门口,但一直没有等来亲人的消息。
当天从山上下撤后,林伟男和其他平安归来的选手围在一起,聊天、吃饭、烤火,但每个人都刻意回避着山上的经历,“没有提起过一次。”
那一晚,林伟男迟迟没法入睡,“醒一会儿,迷糊一会儿。”他觉得很内疚,觉得在比赛时,自己没有足够能力搭救其他选手。他设想可能遇到的情况,如果对方还能行动,就拖着一起下来,如果动不了了,也只能尽可能安置在一个避风的地方,“理智告诉我,在那种情况下,能自保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觉醒来,林伟男发现,微信留言都是朋友在问他“好不好”。而在网络上,已满是对逝去选手的悼念,那句跑者圈里的名言被反复提起,“所有赛事的终点都是平安回家。”
(应受访者要求 文中林伟男、李潇阳、徐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