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拿出的诚意不够 但头条掏出的支票就能买来
1、
这个年头,大 V 日益主播化。
一位知乎大 V 的公开发言揭开了这个在行业内部并不算秘密的秘密,今日头条,确切的说,是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正在签下知乎头部的大 V ,签约报酬丰厚。
实际上,早在去年,当悟空问答还是头条狼蚁网站SEO优化一个模块的时候,他们就曾以每月一万十五个回答的报价向知乎的大V抛出橄榄枝。
而这次被爆出来的、大规模签约知乎答主的动作,是悟空问答从头条单独拆分出来后才开始的,根据36氪获得的消息,这轮大规模签约在两个月前就基本尘埃落定,数量到现在为止已经有 300 多人。
而具体的签约形式是,签三年合同,每个答案按100、200、300、500不同档位来给钱,一个月最低10篇,最高 24 篇,每篇回答不低于500字,且须有配图;部分特别头部的大 V 的签约价单独协议。
正常算下来,一个大 V 每个月可以正常情况可以分成 2400、4800、7200、12000 不等,特殊头部的价格甚至可以更高。
36氪独家获取的签约合同也显示,头条和知乎大V签署的协议并非外界宣传中的独家垄断,确切点说,他们只垄断内容,不垄断答主。
在悟空问答发过的内容,不能发到别的平台,包括知乎、百度知道、果壳、简书、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违约的话要交20%的款项做违约金;当然,签约的答主也不能再悟空上推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总体来看,头条一年要为知乎这些大 V 送上将近 2000 万的工资,但对比各种主播,以干货居多的答主们身价并不算太高,说到底,还是干着卖字的苦力活儿。
2、
这个事牵扯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知乎怎么看别的平台挖角,另一个是,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到底有没有用?
36氪获悉,早在签大V之前,头条就曾试探性地向知乎提出了合作请求,并且开出了数额丰厚的报价,这个报价算下来,不比签约知乎这些大V便宜,但是马上遭到了知乎的拒绝;无独有偶,另一家切入问答的巨头,腾讯新闻下的企鹅问答,一开始冷启动的时候也找到了知乎,但就目前的情形看,这笔合作应该也是没谈成。
问答是知乎发家的核心,自然不会把这种核心资源拱手让给他人,而知乎拒绝头条合作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自己的一部分大V会被挖过去。
毕竟,挖角对知乎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去年六月,火爆一时的分答把知乎 66 个大V直接请过来,开设了一个名为“这些年你关注的知乎大V们”专题。
当时知乎很紧张,不仅立马跟进推出与分答类似的值乎,还加紧了语音付费课程知乎 live 的执行进度,核心就是让知乎上的大V们挣到钱,留下来。
一年下来,知乎 live 做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大 V 流失的情况并不多,知乎证明了自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原生大V来——这些大V,尤其是腰部以下的大V,很多是没有能力打造自己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强烈依赖于知乎。
知乎一万粉丝以上的大 V 有超过4000人
庸俗点来讲,知乎能给大V带来钱,也能带来名,而名声也可以转化成钱,它已经像一个迷你微博一样,拥有自己的流量经济,它是一个黑洞,甚至可以吸走豆瓣、雪球、蚂蜂窝等更垂直的平台的流量。
挖角,知乎并不担心。
在这起风波中,知乎这样回应,“无论从站内氛围还是后台数据来看,该事件并没有对我们产生影响,优质内容生产者依旧在持续生产和分享优质内容”。
3、
问题到了探讨今日头条挖角知乎有没有用的时候了,金钱能买来什么?
毫无疑问,金钱能买来流量,签下大V后,悟空问答独立 App 的数据在持续往上涨,尤其是进入6月份之后。
这个节点与头条签下知乎300大V 的时间相吻合,尽管同期悟空问答还做了一些别的市场推广,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大V以及优秀回答的号召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悟空问答是头条独立出来的品牌,但他的内容也被头条主 App 所引用,这部分的流量占据了更大头的部分。
问答会嵌入今日头条主App信息流,并且有单独的问答模块
本来问答模块只是今日头条在2016年的一个小尝试,但是问答这种已经被知乎、百度知道验证过的模式,在个性化推荐的时代凸显出了区别于单独的一篇篇文章的价值,问答作为入口,往往可以牵动数百个回答,光看信息分发的效率,个性化推荐里加入问答元素说不上有奇效,但起码相得益彰。
说上面这些话,目的就是让你明白,悟空问答是为今日头条整体的流量做贡献的,流量才是悟空短期内的追求核心,签下大V,用问答带来流量,进而为今日头条2017年达成260亿的广告收入目标做出贡献,这才是悟空问答生来的使命,没有别的比这个更重要。
从流量角度考虑,挖角没错,你不能让一个平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再哼哧哼哧再造一个知乎,太不现实了。
4、
有读者会问,按上面那个逻辑,知乎不 care 挖角,今日头条流量驱动下签大V也很合理,感情大家都没错;是的,短期内知乎和头条都没错,但长远来看呢?
2016 年以来所有产品都有加速内容化的趋势,具体到问答来看,淘宝、京东做购物问答,每次你买了一个东西不久,系统都会弹送给你新买家的问题咨询通知;垂直的内容平台在做问答,像足球社区懂球帝的问答质量已经有夺走知乎在足球领域知名度的趋势;最典型的还是资讯平台,头条的悟空问答,腾讯新闻的的企鹅问答,还有发力Feed 流百度,不久前也上线了问答模块。
这些平台都在拉拢头部的内容创作者,补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懂球帝、淘宝、今日头条各自的问答模块或产品
这个事情的大背景是,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这两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媒体兴起、网红热、直播打赏,各种营销的侵袭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意识到流量真正的价值,这个时候再去让用户自我驱动生产优质内容,其难度已经和知乎早期内测时的情况完全不同。
不客气的说,当别的平台的大V都能挣到真金白银时,知乎凭什么傲视独立?今年知乎背负有大几亿的营收压力,完全可以光明正大让大V赚钱,然后再从中分一点出来。
毕竟,当知乎自己都背上“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的黑帽子时,已经再也没必要沉湎于昔日的精英社区氛围了,拥抱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并不意味着与世俗同流合污,一个社区要想有生态,首先得让这个生态体系里的人活下去,微博虽然被骂成“渣浪”,但不也是一步一步依靠3万大V走向中兴了吗?
对于知乎来说,现在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做广告了,没必要找太多的第三方营销机构,而商业化这件的事儿也得像微博那样系统、条理地经营了,别让商业化的事情侵蚀到平台的内容运营,也别让今年流失的这波中层白白做了牺牲。
再来看头条。
是的,追求流量,追求数字并没有错,头条刚刚公布的 1.2 亿日活数据足够亮眼,而头条砸钱做的事儿,基本上短期内都做起来了,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数据都很好。
但是砸钱并不意味着人心所向,尤其是问答这种需要社区沉淀的内容,短期内靠钱能激发创作,但是长此以往呢?知乎这种难得的用户自驱氛围默默耕耘了三年才见起色,这些东西,是头条用钱换不来的,日后也必成悟空问答突破不过去的壁垒。
头条啊,头条,你可知道,你签下的那些知乎大V,很多人最后都是找一个实习生来帮忙写答案的。
一方面个性化推荐这个事情本身沉淀不了粉丝关系,对于大V来说,这里只能得利不能求名,与他的追逐是不相符合的,另一方面,头条的用户属性,注定了干货内容得不到激励的,大V自己的回答,还不如一个网感强一点的实习生更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