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二小厕所里的72秒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标题:中关村二小厕所里的72秒到底发生了什么?
校方为何不认定此事为校园欺凌或暴力?两名涉事学生的家长又是什么态度?做家长的要如何发现孩子遭遇欺凌、帮助孩子走出伤害?
备受大家关注的“中关村二小学生受伤害”一事有了新进展。
中关村二小昨天一早第二次发布声明称,涉事学生双方不存在明显矛盾冲突,偶发事件不足以认定为校园欺凌或暴力。
涉事学生的母亲单女士也第三次通过公众平台发声,称跟学校数次沟通后,因学校要求她独自前往,不同意有陪同人员等而未能达成一致,目前尚未确定面谈时间。
学校调取事发前后楼道监控
先来看看双方对事情经过的描述。
12月8日23时许,单女士以在微信公号“童享部落”发布文章,称孩子在中关村二小遭遇校园霸凌。
该文中称,孩子在课间操时独自去卫生间小便,随后同班两名男生进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另一个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筐,正砸在他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两个男生一阵嘲笑后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
之后,该文中说,孩子自己在学校用冷水冲洗后,用红领巾擦干后赶去操场上去检查做操情况。
今天,中关村二小发布的调查情况时,表示调取了事发前后楼道内监控录像(厕所内没有监控)。
监控显示——
2016年11月24日上午10时03分10秒,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从教室进入厕所。
03分17秒至18秒,军军(化名)同学和亮亮(化名)同学从操场进楼后相继进入厕所。
03分47秒至48秒,军军和亮亮一前一后跑出了厕所回到教室。
04分22秒,明明从厕所出来回到教室,在楼道里边走边用袖子擦着额头。
整个过程,明明在厕所里的时间为1分12秒,亮亮和军军在厕所里待了30秒,明明是在其他两人离开厕所后34秒走出厕所的。
校方在学校调查中,明明说当时自己站在厕所的一个隔间里面,亮亮进厕所后看见他,就从隔壁的隔间拿起垃圾筐扔了一下,正好扣在自己的头上。之后,他在厕所的洗手池洗了洗,就出来了。
亮亮说,他和军军去厕所,看到明明在上厕所,就想逗逗他,把一个垃圾筐从隔壁扔进了明明所在的隔间里面,看都没看,就跑出去了。
军军说,自己只是开玩笑说要打开门看看,并没有实际开门,也没有参与扔垃圾筐的事,但是乐来着,自己事后也觉得亮亮做得有些过分。
“受伤害”学生12月2日起至今请病假
中关村二小在今天的声明中称,明明在事后的11月25日至12月1日均按时到校上课,12月2日经明明父亲请病假后未再到校。
中关村二小相关负责人说,事件发生后,学校一直在做相关家长工作。调解过程中,明明的家长坚持要求学校认定亮亮、军军的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并记录在案,且书面提出四项诉求,包括对施暴者行为定性,通报批评并记录在案,采取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
为此,学校与三位同学的家长就上述诉求反复进行沟通,其中一名学生和家长当面致歉,另一名家长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教育,但两位家长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更不是施暴行为,故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最终,校方表示,经学校多方调查、了解,明明和亮亮、军军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因此,校方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在明明请假期间,班主任老师每天询问孩子情况,并告知学习进度及记事。老师和校领导多次提出到明明家看望孩子并与家长沟通,但均被家长以各种原由推托。
通过此事件,中关村二小表示,学校将汲取教训,以此为鉴,本着认真理性、客观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
带陪同人员,涉事学生母亲被要求证明“我妹是我妹”
在中关村二小今天发布声明后,涉事学生母亲单女士通过网帖首发的微信公众号“童享部落”第三次发声,称截至12月13日14:05分,还没有接到二小要求进一步约谈的电话。
她在该网帖中公布了12月11日、12日与学校班主任、年级组长的电话沟通记录,由于孩子父亲没有时间,她提出由一名亲属陪同。
12日中午,双方初步沟通当日15时许在中关村校区见面,但在13时52分的通话中,学校年级组长提出不得录音,对于单女士提出的,要妹妹陪同前往的要求也表示要与学校商量。
14时19分,单女士再次接到了年级组长打来的电话,年级组长承认“上次谈的的确有点不愉快”,并要求单女士的妹妹提供户口本或者相关证明来证实与单女士的亲属关系。
对此,单女士表示不能理解,且“我妹是我妹”的证明开具比较复杂。对此,年级组长称是为了保护孩子,要求孩子的小姨当天四点钟,拿着单女士姓氏相同的身份证作为证明前往学校。
最终,单女士在该帖中说,12日15时30分,年级组长用班主任电话打回,仍然表示要单独见她,认为不单独去就是没有诚意了,“我回复可以选择一个中立的地点考虑去见面,时间另约。”
新京报记者今天也联系到了单女士,她表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上周六她曾表示,对于舆论的关注很意外,并称发表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到在校园内有类似遭遇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保护孩子。
“其中也包括主动做出某些行为的孩子”,她说,这些孩子不是坏人,但是需要大人进行正确引导。
撰文 黄颖
这些信号告诉你,孩子可能遭遇霸凌了
中关村二小家长称孩子在学校卫生间遭同学“霸凌”事件,使得校园伤害再次成为舆论,尤其是家长们讨论的焦点。
关于校园霸凌,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统计数据。以往小规模的调查显示,32.5%的受访中小学生表示自己偶尔被欺负,6.1%的孩子说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校园霸凌当然不仅仅在中国出现,美国2013年的数据显示,19.5%的中小学男生曾遭遇霸凌,女生的比例更高些,达到23.7%。这其中以辱骂、嘲笑或者造谣为主。
也许霸凌在所有学生中是一个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发生,就必然会对受欺负的孩子造成身体或者心灵的伤害。而且往往因为孩子们不愿意告诉大人,伤害具有隐蔽性,所以霸凌行为会反复发生。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遭遇霸凌?哪些信号表明自己的孩子可能是霸凌者?发生霸凌,成年人和旁观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间发生冲突父母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近日,在上海闵行一所学校门口,一位女孩的父亲在处置自己孩子与另一名7岁男孩的冲突时,撸袖子上场对一名7岁孩子动手,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事情的缘由是因为这名7岁男孩拿着绳子绕着她女儿纠缠打闹,做父亲的见状,动手就打,将男孩推倒在地致其受伤。后来,男孩父亲到场与女孩父亲大打出手。
从心理学角度,一位成年人按捺不住愤怒,就对7岁儿童大打出手,通常反映了他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像冲动控制障碍。从另一个角度,像这样不仅干预,而且干脆越俎代庖来代替孩子下场解决冲突,肯定是相当错误的方式。这不仅是因为以大欺小胜之不武,而且对别人家的儿童产生肢体上的冲突会涉嫌违反法律,很容易导致恶劣的后果。
那么,当自己的孩子与同伴或者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需要评估孩子之间冲突的性质。如果只是一般性质的打闹,双方并没有涉及明显的暴力或者可能的危险后果,而且双方孩子势均力敌,那么这种游戏性质的打闹可以有限容忍,不着急立即干预。当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们的互动,如果涉嫌逾越界限,就需要及时地喝止。
其次,如果评估的结果是应该干预,那么要做的是迅速隔离开冲突双方,明确告诉孩子们“到此为止”,约束好自己的孩子,并且寻找或询问对方孩子的父母。在对方父母不在场的时候,绝对不要与其他儿童产生身体接触,也不要用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去责骂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对方孩子的欺负,同时对方孩子的父母也在场,那么可以跟对方孩子的父母直接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向对方孩子父母讲出来。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带来明显的损害后果,如流血、有伤口,或者导致委屈,等等,最好忽略自己孩子看起来吃亏的感受。
再者,向自己的孩子了解原委,并借此机会告诉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该怎样正确应对,并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如果对方孩子家长不在场,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冲突的两个孩子进行教诲。但是,无论怎样教诲,不要将过错推诿到别人家孩子身上,更不要责骂。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恰恰是通过类似游戏性质的冲突来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做父母的最好让孩子自己学会适宜的冲突解决方式,并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激励;做得不好的方面要予以矫正和引导。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做父母的要知道什么才是解决人际冲突的正确做法。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父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慨对7岁男孩直接动手,实际上就反映这位父亲自己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他的行为不仅可能给别人家的孩子带来损害,而且给自己家女儿也带来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际冲突本身并不必然是坏事情,透过具体的冲突事件,可以教孩子学会规则,学会尊重,了解行为的底线和边界,以及换位思考。这些都要在具体的冲突事件中,给予孩子实时的引导和示范,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做父母的苦口婆心说多少大道理,都不如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示范。像前面案例中那位女孩父亲,他的行为不仅威胁到别人家小男孩的安全,而且也给了自己女儿一个极坏的示范。如果两个孩子从游戏性质的冲突中是感到快乐的,那么他甚至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压力和心理创伤。
至于男孩的父母,如果自家的孩子被其他成年人追打,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报警。两个父亲缠打成一团,然后两边的孩子都懵在一旁,会使他们心里的阴影面积越来越大。(唐映红)
[责任编辑:唐艺赫 PN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