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商品黑榜单暴安全隐患,跨境电商亟待法律
随着跨境电商在国内走红,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量不断增大,跨境购已经成为消费者主流的购物渠道,其中食品和化妆品更是主力品类。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网购的保税进口商品总额为256亿元,近1/3是食品,主要包括约20%的保健食品和约10%的奶粉。
但从质检总局的抽检结果,以及进口商品屡登黑榜单的问题来看,暴露了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亟待得到法律的监管。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的跨境电商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管,因此,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可能不符合中国的标准,同时,它们又是以个人身份进入中国保税区,而进入保税区的奶粉是抽检而非批检,因此,其产品无法保证其安全性。
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安监管二司副司长刘洪彬在“跨境食品安全监管的挑战与创新”论坛上表示,“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一是贸易政策,二是关税政策,第三层面才是风险安全的管理。国内的食品监管部门没有执外法权,因此只能在进入国门之后,跟把关部门进行配合和联动。现在从国内买进来的国外食品有两类,一种是走贸易货物进来的,第二是零售个人物品的跨境电商,它的监管应该怎么管目前并不是特别的明晰。”
在对进口商品的监管仍不清晰的情况下,跨境电商平台、网络平台的个人代购在庞大的消费需求的驱动下,继续往前走,导致了乱象丛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进口商品的品质问题备受关注。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时,首选通过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该产品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跨境购平台大,产品数量多,其背后的企业监管也非常难,只有国家对跨境购电商平台法律健全后,上述问题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