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投资人张泉灵:哪些内容我愿意砸钱?

站长资源 2021-07-09 12:31www.dzhlxh.cnseo优化

文/张泉灵(微信公众号:全媒派)

从央视辞职,化身基金合伙人,转型后的张泉灵做客腾讯,分享内容投资的行业干货。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App到微信公众号,什么样的内容产品才能入得了投资人的“法眼”?

谁来生产内容?工具平台花样逆袭

原来我做电视主持的时候,对直播情有独钟。因为直播是不加修饰的,它对观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在电视直播中,只有事件能影响直播的进程,观众影响不了。因为观众不能和我交互,唯一的互动形式,是在访谈中加点经过筛选的评论,还是没有逃脱编导对这个节目的基本设置。

在新媒体端,观众可以通过交互来影响直播的进程。但无论是弹幕还是底部评论,只要镜头没有你,你就不是这个节目当中的一员。那么,如何能让观众有更强的参与感?如何能让写好的故事和完全没有准备的路人甲产生关联?未来内容的生产是否具有这种可能性?

工具:强势抢占用户时间

减肥这件事,有进程、有变化、有天然的故事属性,是非常受欢迎的直播类型。是否可以做一个减肥真人秀直播,并且让网友跟体重秤产生互动?这从技术上来看,一点也不难。

体重秤关联在用户手机App上,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和真人秀直播主角形成减肥对比。做同样的动作,我轻了多少,他轻了多少?我能坚持吗,他能坚持吗?只要加一点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实现这种对比,用户的分享就能够在自己的朋友群里形成一个新的传播。

可见,内容产生方式,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媒体”的进入,变得完全不一样。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可能性,参与节目的人可以无限扩大,他们都可以形成新的话题和自我对这件事情的认知。

App和用户有着各种各样的交互方式。各种新型的工具平台与用户交互后具有很天然的戏剧性,但是更多的戏剧其实是被设计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让用户在这个故事中有更强的参与感,将这些围观的群众形成一定的关联,然后这个故事性就会形成一定的传播,其实这就是未来很有可能的内容生产方式。

比如,猎豹移动这样的工具矩阵软件,清理垃圾,做安全,做电池医生,再做个锁屏。实际上,这种高频度的实用工具完全可以通过内容延伸,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当你有了6亿月活用户的时候你自然会想,为什么让他们只在我们的App上运行17秒就再见了,为什么不能在底下给他看点东西呢?

天气预报类的App,除了告诉你今天天气好不好之外,不能顺手给你看两条新闻吗?如果默认这是人的统一刚需的话,既然能打开一个窗口看见,为什么要打开N个窗口去看?还有更狠的——我不要App,负一屏(负一屏就是指向左滑动手机出现的那个屏幕,类似iPhone里的下拉菜单中的通知中心)可不可以?我为什么要点开一个App才可以看内容,直接在屏幕上不行吗?

竞争变得极其可怕。你们理解新创业有多难吗?整个流量被更多聚集到了头部的App上,比如腾讯新闻占据了多长时间,微信占据了多长时间,所有这些App加一加能占用多长时间。当头部占到的量在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就是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所以,谁占据了时间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在流量的竞争时代,大家从月活看日活,现在开始比拼用户时长有多长。国内13亿,全球70亿,已经到了天花板。每个人24小时,谁占了更多的时间谁就赢了。大家可以发现,高频度使用的工具类的App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开始向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延伸,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更长时间。

平台:UGC玩出新花样

Facebook, 今日头条,YY是三家神奇的平台,声称自己不产生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而实际上玩出了花样。

人们对FB的传统定位是一个社交平台。实际上,它与微信相比,除了没有交易闭环,其他方面做的都很强。非常奇葩的一点是,FB可以通过推送广告来增加用户的阅读时间,阅读量和点击数,一旦减少广告数量,整个平台的用户日活跃度会下降。可见,FB把广告做成了用户需要的信息流。

今日头条声称自己只是个性化搜索引擎,而实际上今年该平台73%的文章数来自于头条号,这个数据在一年前只有百分之十几。

作为一个直播平台,YY实际上就是在做综艺节目导演的活儿,节目策划、制定活动规则、选演员。虽然平台是用户自己做主,但主题是YY定的,规则是YY定的,就连演员都是YY自己找的。YY有一个星探队伍,专门挖掘网红潜力股,然后进行包装,再送到平台上,你还能说YY没有做内容自制吗?

现在大家对内容是很兴奋的。既然原来这么多看似不做内容的人都在做内容,内容一定会变成稀缺资源,至少是受大家喜欢的资源。然而问题来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格吗?做好内容的人就一定会产生高价值吗?

生存还是死亡?这些媒体会挂掉

既然这么多看似与内容生产不沾边的App都在做内容,就连硬件商家都瞄准了这一市场;在讨论谁会被投资者看中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谁会因此死去。

我主要从内容产生方式,用户阅读习惯,盈利模式三个角度来思考。

以什么值得买和《精品购物指南》二者的模式为例。同样是做时尚生活内容,这两者差别关键不在载体,而在于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生产的方式变了,带来的客户信任度也发生变化。

《精品购物指南》的内容都是由编辑挑选,在读者眼里其实是厚厚的一沓广告。用户默认拿到《精品购物指南》的时候是拿到一个广告,所以用户来看看应该买什么应该吃什么,但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广告,因为内容是从服务提供者那里来的。

而什么值得买80%-90%的内容是UGC。该App的100多个编辑主要做三件事:踢微商,留住会写评论的用户,为这些好用户做一个好的分账模式。直到现在,因为大量UGC的存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就默许了它的真实性。用户在其他网站上想要买一个东西,都会先到这个App上搜一下评论值不值得买,还可以看到这样东西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的折扣排序。

所以,虽然二者表面很相似,但用户体验急剧变化。一个只能靠广告盈利,一个绝不用广告盈利,而是用内容带来的导流和销售额来盈利。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所有的交易平台的电商都在加强内容。

顺着这个思路预言,细分市场行业类媒体一定会死掉,比如地产杂志,电脑报。因为后者所涉及的领域最快以电商方式进行改革,所以是最快死掉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