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黎回归将带来改变,但重振小米是个伪命题
2015年的小米是焦头烂额的一年。在市场和舆论上不利消息太多,几乎所有友商都针对小米主动进攻,见招拆招。小米在拳场上似乎遭遇了一场友商们默契配合的群殴,纵然拳术高超,但由于应接不暇,也备显吃力。
舆论和公关战场上更是如此,背负了五年荣耀的小米走的有些沉重,少了过去快、极致的风采,反而多了几分畏首畏尾。不少媒体人士对此解读称,这是黎万强出走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腹黑地猜起了小米宫斗内幕,所谓黎万强功高震主、雷军送走黎万强等说法一时被圈内广泛谣传。
业内关于“黎万强回归能否振兴小米”的命题在今年8月他的个人摄影展后有过很多谈论。的确,在小米的管理层中,阿黎堪称营销天才,所谓小米营销的一整套打法都由他开创,在暂时离开小米之前,阿黎甚至将他在小米四年来的一整套玩法著称《参与感》一书,论述了小米在广告、营销层面的“秘诀”。直至今日,业内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学习这一套玩法。
阿黎业内神话一般的形象自然被众人寄予厚望,在小米如今面临挑战之时,阿黎“救世主”的形象甚至被无限放大。
1月4日晚,阿黎闭关结束归队小米的微博发出之后迅速引发了围观。阿黎这条微博的配图是小米高管全家福,前排坐起依次为:小米总裁林斌、副总裁黎万强、高级副总裁王翔、董事长兼CEO雷军、副总裁周光平、CFO周受资、资深副总裁祁燕、副总裁黄江吉、副总裁陈彤、副总裁刘德;后排站立者左起:副总裁Hugo Barra、副总裁洪锋、副总裁尚进、副总裁王川、副总裁张金玲 。
这样一张全家福堪称豪华,一时间微博、朋友圈讨论无数。雷军也在第一时间便转发了阿黎的微博,并且表示,“阿黎满血复活”。
阿黎在微博上表示,未来主要负责小米市场和小米影业,市场本身就是阿黎此前负责的主要工作,更是给分析人士带来了诸多想象空间。
必须要说明的是,小米面临的困难的结构性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遭遇的阵痛,这与任何一个人的离开或者到来都没有直接关系,阿黎不会是小米衰落或者振兴的根源。或者说,行业也不能仅仅因为小米成长中的烦恼便断言小米已经衰落,更不能因为阿黎的到来就欢呼雀跃小米即将振兴。甚至,阿黎重振小米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不可否认,回归之后,阿黎工作狂的风格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必将给雷军分担不少重压,帮助小米保持强劲的战斗力,但小米目前面临的问题其实比当年创业初期更为复杂。
作为旁观的局外人,阿黎2015年8月在面对《财经》杂志曾表示,这一年小米最大的变化,是挑战变大,节奏加快,不管是输出还是输出之后的缓冲期都变短了。“以前用十天时间做一件事情现在只给你三天时间,信息传播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的品牌需要进化,以前的玩法需要升级,需要尝试新的东西、新的渠道。”
从外部环境来看,荣耀、魅族、奇酷、乐视等对手纷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传播、营销和粉丝运营的手段上复刻小米,甚至比小米还要小米,而在打法上,这些品牌也愈加激进,和小米短兵相接,不给自家留有余地的同时逼得小米“很难受”。这种竞争环境中,小米原有的优势逐渐显得没那么明显,传统的营销手段也亟需迎来改变。阿黎口中所谓的品牌进化、玩法升级其实指的正是传统的营销手段在被对手像素级复刻之时,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
而从内部环境来看,小米经历了狂飙突进的五年,其实已经到了成熟期。成熟期的小米无论是用户体量还是市场规模都不可能再用过去那种创业公司的姿态来要求自己,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定位。所谓新的定位,一方面是品牌从小众极客到普通大众的转变,另一方面实际上正是指在产品、专利、技术、海外市场等硬功夫上夯实基础,让自己能够真正匹配“巨头”的称号。
撇开诸多八卦讨论,分析阿黎能否振兴小米并无意义,从这次阿黎回归的一些细节消息来看,其实一些要点更加值得探讨。
小米影业是阿黎全新负责的项目,小米影业是全新子公司,目前在组建团队筹备阶段。从这里其实可以窥见小米在内容生态上的布局。
在今年小米电视3发布时,小米就曾宣布投资电影制造团队,并且和华谊兄弟成立了新圣堂影业,扩充自家视频内容库,谋求在电视独家内容上构建竞争壁垒。此次野心勃勃要成立小米影业,更展现出了小米在电视这块业务上的深远考虑。
小米的老对手乐视正是凭借自身在影视领域的优势做大互联网电视,乐视影业在成立的5年期间估值已经翻了3倍有余,如今估值已经超过百亿。电影行业也正随着人口红利的到来带来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小米布局影视,一方面有利于自家电视充实生态,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了未来千亿的市场规模,更是做高小米整体估值有效做法。
不管怎样,阿黎的回归对于小米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素来手段高超的阿黎在市场和影视这一老一新两大工作之间能玩出怎样的花样,我们拭目以待。
———分割线————
本文作者吴俊宇。微信公众号“深几度”,期待交流沟通。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否则禁止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