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性感了
[核心提示] 在海航集团和 Uber 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我被互联网性感的程度惊到。
我知道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性感,尤其是去年,当「互联网+」这个词被提出来后,互联网几乎成了点石成金的那根魔杖,在很多非互联网人看来,似乎有了它就能把任何相貌凡凡的生意瞬间变成下一个小米。
尽管如此,周二在海航和 Uber 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我还是被互联网性感的程度惊到。
「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海航集团总裁谭向东先生指着身边的 Uber 创始人和 CEO Travis Kalanick 先生说,「他不是人」。谭望向台下,顿了顿,接着说,「我这么说不是骂人,而是说他是一个接近于神的人」。
(图为海航集团总裁谭向东先生 图/优步中国)谭先生没有打领带,白衬衫领口解开,戴一个无边框眼镜,气质文雅。生于 60 年代的他是海航集团创始人之一,这家公司入选《财富》500 强企业,年收入 1800 亿元人民币,自有资产 6000 亿元人民币,在谈论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时,他显得很激动。谭先生说自己卖掉奔驰汽车买了一辆特斯拉,还打算报名坐 SpaceX 的火箭去火星,甚至畅想了 Uber 的未来。「也许是坐 Uber 的无人驾驶飞车去也说不定」,他对着旁边穿紫色 V 领 T 恤和西装外套的 Kalanick 开玩笑说,后者听完大笑起来。
之所以说 Kalanick 是接近于神的人,谭先生解释,因为「这个人改变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世界」,他回到发布会主题,「这也是海航的梦想,但是海航没有这种能力,于是跟有这种能力的人合作。」
这种合作,海航集团只选择 Uber,但 Uber 可以有其它合作伙伴。在谭先生的描述中,海航就像一个大方的男朋友,深知 Uber 这位性感女友的价值,放手让她寻找更多对象,但作为男友的自己只对 Uber 忠贞不二。为了表现真诚,谭先生说在和 Uber 合作后他删除了手机里的 Uber 竞争对手 Lyft。
这次合作,海航集团不仅以 Uber 中国重要投资方的身份,还是 Uber 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海航集团的业务涵盖航空、旅游、实业、物流、金融等,这两家公司打算在所有这些方面展开合作。
(图为Uber 创始人和 CEO Travis Kalanick (左)和海航集团总裁谭向东(右),海航集团成为Uber 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图/优步中国)
具体说,海航和 Uber 将给用户提供无缝出行服务,比如用户乘坐海航的飞机到达一个城市,之后能以优惠价格享受优步提供的接送机服务,并可在优步专车中完成乘机手续办理;海航旗下及其于不久前收购的空港服务公司 Swissport 在其提供地面服务的机场还将开辟优步专车专属等候区。将来,旅客在海航集团的所有酒店办理入住时,也均可获得相应的优步乘车优惠。
发布会上,Travis Kalanick 还透露双方在研究怎么在会员权益上展开合作,比如海航的积分可以用于乘坐 Uber 的优惠,反之亦然。除此之外,双方还在在商讨互相将产品和服务整合到 App 上,并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在海航的手机应用内就可以直接呼叫优步服务。
在金融合作方面,海航和优步之前已在中国市场展开合作,涉及专车互联网金融平台及相关保险险种的开发。此次发布会上海航及优步还表示将在租赁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以及在保险、支付、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海航是一家重资产公司,Uber 是一家轻平台,谭向东先生将这次合作描述为线上和线下的结合,Kalanick 先生则用比特(Bits)和原子(Atoms)这一对意向来表述。
这次是原子世界主动向比特世界伸出手。
谭向东清楚地记得去年带核心团队到旧金山的 Uber 总部吃午饭的情景,他说那次与 Uber 的交流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一瞬间决定了于 Uber 的这次合作。那种体验「终身难忘」,他形容,「抓住 Uber 就抓住了未来变革的机会」。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谭先生这样对 Uber 的未来确信不疑。当然,Uber 的能量无需多言。它用五年多时间进入全球 67 个国家的 360 多个城市,2015 年结束之前,它累计产生 10 亿次交易,正在进行的这一轮融资有望将 Uber 的估值抬到 600-700 亿美元,成为最值钱的私人持股公司。
通向未来的道路上有很多绊脚石。政策管制是 Uber 自诞生就一直面临的阻碍,在中国市场亦如此。去年 10 月交通部公布的专车条例草案基本否定了专车这个事物的存在,新条例迟迟没有面世。政策不明时政府部门从未停止对专车的打压。
既然是未来,就有其它公司也在争夺,在中国市场,滴滴出行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去年下半年这家公司宣布融资 30 亿美金,声称坐拥 40 亿美元现金。它关注 Uber 的一举一动,Kalanick 在下午回答记者关于两家补贴的问题后,滴滴高级副总裁陶然当晚对外驳斥 Kalanick 的说法。
中国市场在 Uber 全球的这一轮估值中扮演重要角色。Kalanick 去年在中国待了 75 天,今年可能会更多。Uber 中国 CEO 人选迟迟没有公布,Kalanick 说因为标准很高,不过也表示自己太享受管理中国业务,「可能不想放权吧」,他开玩笑。
政策管制和行业竞争对他而言并不陌生,对以上种种挑战,Kalanick 说自己是乐观的。他应对此刻的挑战也把眼光看向长远:通过 Uber 全球融资和转移其它已盈利城市收入的方式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同时,以更有效率地方式补贴,从中寻找可持续的商业方式。
还有,在中国寻找向导。「当我们在中国业务不断发展时,也希望在中国当地有合作伙伴来指引我们发展自己的业务」,他说。海航就是这样一位向导,除此之外还有中兴证券、太平保险、中国人寿、广汽集团等,它们都是 Uber 中国的重要投资者。
没有疑问的是,Uber 确实在做一个创造未来的事,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基于此。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比未来更性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