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水太深,倒闭,残喘,逃离,做社区O2O还有
在过去的一年多中,社区 O2O 曾被看做是有望成为下一个过万亿级的市场,由于市场潜力巨大,新的创业者和商业巨头都纷纷试水社区
O2O。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年多时间,很多曾经夸下海口要占领这一市场的企业都纷纷倒下,残喘,逃离。在这片看似荒原的市场的,却到处都是沟壑,而物业可能就是其中跨不过的坎。
也有一些企业尝试从物业这块切入社区O2O市场,但是不知道物业这块水太深,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淹。
物业这一看似传统的行业,其实也就存在三十多年,在上世纪80年代从香港引入国内,逐渐形成一套社区管理机制。基本也就是照搬香港的管理模式,长期脱离国内实际情况,物业与业主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国内的物业管理,由于人口的大量集聚,相对较为封闭,加上基础设施和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目前的物业管理水平跟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没有有效的物业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千差万别。由于各个地方社区和开发商的情况都不一样,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制度,没实施,也是很多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其次,物业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差。物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招聘服务人员上,尽可能选择文化层次较低人员,服务意识差,与业主矛盾频出。
然后,在物业管理上,信息化差,管理不透明,服务效率低下。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查水电不易,甚至还需上门缴纳,小区通告还是张贴海报的方式,严重影响服务成本和效率。
还有,在物业这个半封闭,近似垄断的行业,其实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灰色经济。物业公司除了向业主收取物业费外,还会接受一些广告商进入小区宣传,收取广告费或进场费,还有一些会乱收停车费、服务费,出售业主信息等等,而这些都成为了物业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物
业,这个掌握着少则几千上万人资源的机构,却长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痛点亟待解决。一些创业者似乎看到了机会,就冒然进入这个行业,想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然后来拓展社区O2O市场。想通过与社区物业合作,把业主的居住信息放到网上,进行信息化管理,然后有赞可以通过微信和APP进行查阅、咨询、报修,还想拓展周边商圈来为业主提供更大范围服务。他们以为这样就为业主带来了方便,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只是把线下物业搬到了线上,但是真正物业本身存在的服务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业主也就并不一定会买账。
而对于物业公司来说,互联网公司的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他们提高了效率,但却把业主导向了其它平台,脱离了物业公司。而作为外来的变革者,根本无法跨过物业公司这道坎,即使取得与物业公司的合作,也无法掌控物业,因为你的进入本身就损害了物业公司的利益。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从事社区物业O2O的公司基本已死掉或在残喘,剩下的只有物业公司自己在做。所以互联网公司想做物业O2O比登天还难,那物业公司自己做呢?
物业公司或者房地产公司自己做社区O2O,相当于自我革新,也是自我觉醒,似乎也有一种危机感,虽然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物业公司做社区O2O似乎是天经地
义的事,因为他们掌握着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大量的业主信息归他们所有,几乎可以省去费钱费力的地推就可以做起来。像国内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都打起了物业的主意,万科、万达、金隅都做起了物业O2O平台,而物业公司的翘楚彩生活,作为社区O2O第一股,在今年
6月登陆香港上市,其收购了大量的物业公司,来做社区O2O。
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效率,与物业这种封闭式管理是相矛盾的,而物业要做到开放就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灰色利益,这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取舍的。同时一部分垂直类的O2O公司也在进军社区这块市场,比如家政,洗衣,修理等这些更具互联网思维的高性价比质量较优的服务,会更受业主喜欢,也会对物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物业公司毕竟还是从传统行业出来,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不掌握互联网运作的规律。如果还是只把线下的物业搬到线上只能说意义不大。而他们最迫切最需要做的是改进他们的管理,完善他们的服务质量,得到业主的信赖和认可,基础打好之后,做起社区O2O包括周边服务才会顺理成章。
作者:亦凡 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