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不烧钱踏实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是怎样一种体
11月19日,智联招聘发布的了2016财年第一季财报,靓点很多。其7070万元的净利润,足足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尤其是在线招聘业务收入达到3.127亿元。一方面是在线业务份额的持续增长让智联成功转型;另一方面是在当前在线招聘格局混乱同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智联仍旧能够做到持续盈利,表明智联所做的内功非常强悍。
智联的这个成绩,当是得到很多人的羡慕与嫉妒,特别是那些杀红了眼烧钱的互联网同行们。但话说回来,智联何以能够取得这般业绩?从其公布的财报来看,这与智联在上市之初就在做的职业发展平台有关。不止于此,细读了财报以后会发现,从上市到现在,短短的时间内智联已经做了大量的布局与尝试。基于“职业发展平台”这条主线,走上了一条持续创新并引领行业的道路。
财报数字可圈可点 多个业绩均创新高
智联2016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3.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1%;尤其是净利润为人民币70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1%。总营收与净利润增长率只差了一个百分点,表明其盈利能力与商业模式稳定,这是能偶实现连续5个财季度超预期的一个原因。同时,其营收、净利以及在线招聘业务收入均实现连续6个季度的同比两位数增长,说明智联整体正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互联网公司是不多见的,大家知道互联网企业都是以烧钱闻名的。
来看看智联的相关运营数据,2016财年Q1智联注册用户数达到1.048亿,在线职位数达840万,日均独立访客数高达240万,这几项也都是双位数增长,从这些数据中也能看出招聘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与竞争对手的PK上,营收、利润、注册用户数以及独立雇主数,都远超竞争对手。最大的靓点在于智联现金流充裕,在季末拥有20亿元人民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足以让其大展手脚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智联招聘目前市值8.16亿美元,近期股价都在15美元以上,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其在线招聘业务,下文会进行详解。
在线招聘业务已占主体 智联实现完美战略转型
财报中大家能看到,智联全财季3.495亿元的总营收中,在线招聘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127亿元,占比接近90%,其移动端访问量贡献率也达到65%。这组数据表明不只是在线业务占了智联招聘的主体,移动业务也占了在线招聘的主体。虽然同是在线业务,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而言,从PC端向移动端过渡还是有些困难的。智联超过1亿的用户对于移动业务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移动业务占比较多也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表现。
当然,在线业务量大幅上升与在线招聘的市场规模及发展速度也有关系,不过这是外因。内因则与其“以人才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大有关系,这个理念使得智联在全方位为求职者服务以外,也帮企业招聘部门定向精准邀聘。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产品“橄榄枝”与“反馈通”上,前者帮助企业向求职者精准推送职位,后者让白领用户及时了解企业对自己的反馈意见。这些都在表明,智联已经实现从传统招聘到互联网招聘、从单纯连接求职与应聘到求职应聘后服务、从发现求职者到帮助求职者成长的完美战略转型。
完善人才服务产品“生态圈” 率先走出持续创新之路
说智联走创新之路,是因为智联不只是单纯在做应聘与求职,而是在做这个基础上的升级,或者是在做整个招聘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同时,其创新也表现在能够多角度考虑某个求职群体的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人开发不同的产品,布局不同的经营策略。这种模式一是足够的入微,而是足够的灵活,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系列服务。如智联基于“职业发展平台”战略打造的“3的三次方”体系,智联认为校园板块是所有业务模块的最前端入口。便凭借强大资源与大数据支持,打造了“智联笑花”、“NET认证”以及“就业有位置来”这三个面向大学生但是需求差异化的产品,为无经验、无背景、无自我认知的“三无人员”毕业生解决找工作的挑战与难题。
事实上,这三个产品正好为大学毕业生打造了一个从校园金融、能力背书以及就业机会的求职生态圈,也就是智联所说的人才服务生态圈。“职业发展平台”能够为毕业生用户提供成长发展空间,也就拥有了的足够大的人才库,从而进一步能保证更优秀的人才与更优秀的企业对接,达到多方满意。所谓“有人就有一切”,在商业模式与用户需求的探索与实践上,智联招聘开了行业的先河,走出一条持续创新之路,同时也为更多的招聘企业指引了一个方向。
智联招聘2016年第一财季的财报算是来了一个开门红,当然财报的背后是智联对于用户需求的不断满足的结果,也是其对人才服务生态圈的不断完善的结果。从智联上市之际推出的“职业发展平台”开始,就注定了其会走一条引领行业同时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说与众不同,是因为智联一直在前面领跑,没有学习的榜样。
尤其是,在国内外竞争对手都在效仿的时候,在人家吐血烧钱赚吆喝的时候,智联仍旧能够坚定方向持续创新与突破,这点难能可贵。
愿,一如既往。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