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界”被判死刑,阅读类应用如何熬过寒冬?
上周才得知,国内又一个做内容阅读的 App 因为面对跨不过去的现实困难而停止运营了。这是摘录自 阅界 最后一期的告别信或者称之为自白的告用户书中的一段话。
回归寂静,自然之下没有必然。离开不是因为放弃和逃避过去。眼界放到足够大,就会看到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什么是一定被需要的,但是即便有些事没有意义,我们也将为之做一次!不是吗?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告别不是终结,我们选择把「阅界」留在它自己的岁月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与之告别》
对于他们将专题精心杂志化的排版形式,内容为王的做法,我在 报道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我很欣赏创始人和这个团队在内容创业领域的坚持和努力。这个团队之前做过不少内容方面的事情,从内容创作,到内容发现和分享,再到兴趣内容推荐阅读… 中间还得到过戈壁资本的投资,但是依然没有捱过去。
在中国,做数字内容阅读似乎成了一个魔咒,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
当然如今人走茶凉的处境谁也不曾想看到,对于内容消费实验领域的多样性和喜欢阅界这款产品的读者而言何尝又不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我能做些什么?
安慰还是鼓励中国的内容创业后来者们不免都显得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专业的絮叨也很可能会沦为各位看客的笑柄。于是我第一时间连线了 Zine 的创始人路易 ,请到他来阐释一下阅界的得失以及从中收获何些启示?同时 Zine 作为一个两年多来并没有接受外部融资的团队(当然有其工作室组织的特殊性),对于初创公司如何“过冬”或许也能带来一些启示。
(以下对话大致内容为了准确表达便于阅读,对嘉宾的观点进行了精缩和小幅度调整。)
动点科技:从最早的博客开始,新浪博客、博客中国、博客大巴等等,还有点点、Lofter 等轻博客,现在又涌现了简书、十五言等博客平台,真是有一种前赴后继的状态。但是不幸的是,这种 UGC 的内容阅读方式没有一个可以产生利润,所以他们很难长久持续运营。是文化环境还是商业模式上的问题?
路易:我主要认为是因为商业模式不好。这些博客平台,都是对用户免费,通过广告的后向收费方式获得收入,然而,因为广告本身对博客的阅读体验有伤害,博客平台的用户本身会带有一种精神洁癖,加上广告的阅读转化本身也低,也不能进行二次传播,所以广告的收入其实很难填平开销。(编者注:BLOGBUS 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简书在为作者出版和打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在也开始提供市集(电商)功能,实际上在我看来,也是承认了数字内容阅读本身获利性很差。(有意思的是,简书也是戈壁资本投资的)
动点科技:那国内有没有你看到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探索或者说先行者?
路易:有的。国内做的还不错的一些数字内容阅读,比如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等等,其实他们都属于 PGC+UGC 方式,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编辑团队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也会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或者其他人的文章,他们会把握这些文章的质量和调性,以符合自己读者群和自己内容的价值定位。
他们其实不仅仅在做数字内容阅读,而是把内容当作一种与自己的读者进行维系的纽带。它的特点就是细分、垂直。非常像纸媒时代的杂志。
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内容是非常准确的满足了一类用户的需要,品牌本身的定位更为清晰,就会营造出品牌认同。在这种状况下,就会产生除了广告之外的收入,比如会员费、线下活动的收入、限量商品销售等等… 可以说,这样的 PUGC 的模式,其实是一种天然的内容即服务的模式。
动点科技:您说的是走 PUGC 模式,那么如果换一条道路有没有可能走得通?
路易:如果换成纯粹的 UGC 就是博客平台,用户对其品牌的认同也非常不一致。你会发现,它就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用户群兴趣定位,用户太分散,所以导致用户量达到了 2、3 千万还不能盈利。这就造成他们需要持续不断的有外部资金注入,以维持发展。
国外也一样,比如 Medium(编者注:一个全新的轻量级内容发行平台,允许单一用户或多人协作,将自己创作的内容以主题的形式结集 Collection 分享给用户进行消费和阅读。)虽然融资很多,但是我相信他们在探索商业化的道路上依然会困难重重。
而我认为 Medium 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左右会出售给 Twitter,因为现在 Facebook 就在通过 Instant Articles 来为其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章,以增加广告收入和让用户在 Facebook 上停留更久时间,Twitter 应该也是需要的。
在国外不错的其实也是那些垂直型的 PGC+UGC 的内容网站,你同样可以把他们当做杂志来理解 。
动点科技:从获取资讯的角度而言,RSS 渐渐被人冷落遗弃到现在像今日头条如日中天,你觉得这是某种进步还是内容商业化探索所走的必然之路?
路易:你说的没有错,像国内的抓虾、鲜果,谷歌的 Google Readee,Feedly 等一众 RSS 阅读器其实都很难过,大部分都偃旗息鼓了。
但虽然现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似乎很火,但是我同样不看好他们,他们的收入一定会远远无法填平他们的开销。而像 Flipboard 和 Zaker 这样的内容阅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也认为他们的前途渺茫。虽然都是不错的产品,但是在获取收入上其实是非常乏力的。
除非他们可以保持一个非常精简的团队,把开销控制在最低状态,可能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动点科技:之前我采访过一些内容创业团队,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给我提出现在很火的网文 IP 变现概念,你觉得对于在这个领域复制花千骨那样的成功是否是可取之道,容易做成 COPY 的事情吗?
路易:其实,内容的付费和 IP 变现这些都属于美好的想象。
虽然现在有打赏方式,实际上愿意为内容付费的,还是要看内容本身,甚至其实是看作者本身。我做过一个尝试,发现付费率不到千分之一,当然,用户基数大了也会是一个可观的收入,对于个人来说,做的不错也是可以达到经济自由状态。
IP 变现曾经是网络文学的一大来源,这需要有很好的内容运营能力,把内容向游戏、影视方面转化。但是,其实这样优秀作者的比例非常少,可能要以用户总量的万分之一计,加上现在越来越流行 Common Creative 协议,越来越多人喜欢免费分享这些内容,他们并不期望从内容本身获利,而是通过内容而让自己的增值进行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