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蚂蚁金服看互联网+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
9 月 14 日,蚂蚁金服搞了两个大新闻:一是以 12 亿人民币控股国泰产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再进一程;二是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在 5
年内助力超过 1000 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
一、互联网+金融,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互联网+
的口号,在各种科技时评中,大家已经见得太多了。互联网+金融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各有优势,金融机构长于金融业务和风险控制,互联网公司长于技术和吸引用户。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双赢,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将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所需的能力分类建模,大概可以得出这五项能力:
金融业务、风险控制、数据、技术、获取用户
金融机构在这五个方面表现如何?我们用雷达图看看:
在金融业务和风险控制这两方面,金融机构有天然的优势。金融是一个强监管和门槛较高的行业,金融机构多年积累的风险甄别能力,以及对金融的理解及产品的设计能力,这些是很难被互联网公司所取代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获取用户的成本还是能力,线下渠道都绝对弱于线上。金融机构也想借助互联网公司的东风,更高效地获取用户。
金融机构的最短板,当属技术无疑。想想四大行做的网银,再对比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用户友好度的差距一目了然。
说完了金融机构,再看看互联网的巨头——蚂蚁金服的能力模型。
技术和用户是蚂蚁金服的强项。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里,用高频、明确的强需求获取用户,同时引流到中低频、潜在需求的业务上,获得更多的收益,是一种常见的产品设计。
比如我最初下载携程 App,是为了买机票、订酒店。等到年假旅游的时候,自然就选择在携程的 App 里购买旅游产品。
买机票、订酒店是相对高频的明确需求,旅游是相对低频的需求;机票、酒店业务的利润率低,旅游业务的利润率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高频带低频的例子。
同样,移动支付是一个高频的强需求。支付宝作为国内移动支付的绝对王者,拥有极强的用户引流能力。蚂蚁聚宝 App
的推出,使得蚂蚁金服有了强引流能力的双平台。金融机构与蚂蚁金服合作,弥补了用户获取的这一短板。
二、除了获取用户,金融机构还能从合作中获得什么?
获得用户这一点,是互联网最显著的优势。这正是目前金融机构最看重的,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超过 200 家银行,68 家保险公司,90
多家基金公司和蚂蚁金服合作的主要原因。
除了用户之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从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获得什么?
互联网大数据能帮助金融行业更好甄别风险
金融行业的核心是风险甄别能力,金融机构依靠掌握的各种数据去做出风险判断,因此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不过传统金融的数据收集成本较高,能收集到的数据维度相对比较单一。
互联网极大降低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成本,而且收集到的数据维度更加多样、实时。利用好互联网的大数据,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风险甄别。
保险业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核保核赔是保险的核心风控,骗保骗赔所造成的资损,是保险行业的一个痛点。
而通过数据和互联网征信,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个风险——比如在互联网征信系统中,信用特别低的,踢出去;曾经有过骗保骗赔的,踢出去;而那些行为偏好的用户,说明赔付风险比较高的,就可以提高他的保费。
如果用具体的案例说明,退运费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险种经过一段时间的风控模型优化,较之刚推出时,现在已经能阻挡 90%
的风险用户,极大地提高了风控效率。
技术能降低金融行业的运行成本,提升效率
以最基础的支付为例,依靠云计算等技术,目前支付宝可以将单笔成本降到两分钱左右,而在传统的金融机构这一数字可能需要几毛钱,所以利用支付宝这样一些网络支付平台可以实现用户间的免费转账。
另一方面,对很多中小的金融机构来说,很难依靠自身技术和资金实力去完成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服务器采购、系统的搭建以及运行维护的费用是他们难以承受的。有了云计算后,中小金融机构无需再自建系统,可直接采购云服务,将后台搬上云。这样不仅能低成本地在网络上搭建起服务平台,还能很好地提升效率。
三、用户和企业,能从中获得什么
对于企业和个人用户,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在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新的金融产品,比如新的险种,新的基金。
互联网+金融可以把购买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现在和不远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接触以前 VIP 才能接触的金融服务。
体验也变得更好——保险可以自动理赔,很多繁琐的材料不用交了,基金赎回不需要等那么久了,等等。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还有一个好处是不用注册多个账户,也不用下载多个理财 App——多个需求,一站式全搞定。
总结下:颠覆不是互联网公司的目标,也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出发点。未来金融行业的竞争还是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之间,而不是金融和互联网之间。不仅仅限于蚂蚁金服,哪家金融机构能更好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步伐,便能笑傲到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