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金融已颓势尽显
8月26日,伴随着股市暴跌,央行又宣告了降准降息的“双降”政策。受这“利好”消息鼓励,银行股大幅反弹。由于很多银行股还处于“破净”状态,市盈率很低,因为看上去特别诱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的经济大形势下,传统银行金融已经颓势尽显。
传统银行,如四大国有银行还有众多股份制银行,似乎都能躺着赚钱,但随着央行频频降准降息,未来也只能靠“广种薄收”过日子。降准降息未必就是长远利好。降准,让银行可贷的钱多了,但是合适的借贷对象少了。降息,让银行贷款更有吸引力了,但是同样意味着银行营利能力的下滑。当下经济形势不振,银行就要过一段苦日子。政府连存款保险都备好了,未来可能的经济危机时期,放弃几家银行也已经是预料之中的了。
中国金融的大形势,不仅是与国内经济形势有关,与国际金融态势联系也日益密切。最近中国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了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中国以世界不情愿看到的方式表明自己成了金融大国。而人民币贬值,恐怕很快就会传导到国内,促使物价上涨。欧美日相继搞“量化宽松”,此次轮到中国也要搞了。那么货币贬值,对传统银行来说可不算什么好事。
资本社会,资本扩张速度总是高于工资增长速度。这样说,利率下降是大趋势。债权人越来越难当。银行作为债权者,货币贬值就只能吃哑巴亏。大斗借出,小斗收入。而这种刻意的通货膨胀策略都是现代经济的政策常态。可以这样预期,未来通货膨胀还会连绵不断,远不是前几年政府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极低水平的状态了。过去那是为了推人民币国际化,当下是为了挽救经济。这样,以大局为重,向来就是政府政策工具的传统银行业,境遇也会雪上加霜,存款也会大规模转移出银行。银行业的代言人曾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在这个角度上,是没有商量的。
相较之下,互联网金融业倒是在风生水起,如蚂蚁金融之类的,这些私营企业,本身没有充当政策工具的“义务”,反而是有在国营企业当政策工具时进行投机的权利。如银行同业借款之类的,活得颇为滋润。他们也并没有承担房贷的重大风险。房地产到现在已经是决定中国经济命运的关键所在,传统银行金融有大量的按揭贷款业务。虽然银行至今都还能在这方面获得不菲的利润,但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那么这就是巨大的黑洞。从这个角度上,传统银行金融的资产也是不良的。但是,它没有选择。
从网络消费方面说呢?传统银行金融早已被排挤出了消费前端,当下央行是出台了严厉的第三方支付规定才为传统银行金融保住了一点饭碗。它这个饭碗能不能一直保住呢?制度都是活的,未来还会有变数。总体的趋势不利于它们。
经济形势日益严峻,资本本身就渐趋无力扩张。银行或许还有出借的需求,然而优质的企业会越来越少,双降进行了,好生意也难找。负债累累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多,而中小型企业则陷入了无力偿债的恶性循环。银行有钱,借给谁?按照政府意愿,大概是记录不良也得借,维持经济活力。但是,这就把银行的未来给赔上了。从政府方面制定的规定方面看,互联网金融被严格限制了范围,就是中小企业贷款。传统银行本来就对此应对不力,而新兴的科技行业更是无力对付。那么可以预见,传统银行金融能够适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小。如果继续如此发展,就要向私营的互联网金融业投降了。这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吝是非常丢脸的事情。这有更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
所以在当下,你说银行股票已经大范围破净,当下利润丰厚。因此就看好它未来?这没有道理。银行股价格低,但也未必可靠。
作者:姜洪智 | 来源:iDoNews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