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商联姻能“一剑封喉”吗

站长资源 2021-07-09 14:49www.dzhlxh.cnseo优化

[互联网睿思]在O2O上步伐有点乱的阿里,终于还是选了一剂猛药。联手苏宁,唱了一曲让人有点意外的合欢曲。遥想当年张近东和马云在两会上为了“电商征税”撕逼,如今不但合手言欢,还要漫步人生路。不过,这也正印证了商场上那句不破的箴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这是一场看似各取所需的联姻。阿里巴巴斥资283亿元入股苏宁云商成第二大股东(约占总股本19.99%),苏宁将使用不超过140亿认购1.09%阿里股份,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在线零售巨头和线下零售领导者合二为一,从此所向披靡,号令江湖。

但现实能否如想象中美好,笔者认为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势均力敌的股权架构,到底谁来当家?

张近东在发布会上说:阿里和苏宁,一个是线上到线下,一个是线下到线下,双方已到了十字路口,相得益彰或者互相中和。明摆着的是,无论阿里还是苏宁,转型与边界拓展的愿望都是迫切的,但1+1能否大于2,基础在于数据交易和资源共享体系的完善,两家公司数据开放的边界在哪里,将最终决定这场联姻的成败。

众所周知,阿里和银泰的结合最终以沈国军今年8月的减持为结束,优酷土豆以王微的全身退出为终结。贴身肉搏的互联网领域,必须有个一马当先说一不二的老大带头打仗,在双方数据资源开放的博弈中当家做主。此次增发后,张近东自身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24.3%,淘宝中国持股比例19.99%,两者股权比例相差不足5个点。如果长期保持这种股权结构,谁当家?

其次,和京东,比的不该是流量的大小,更不是物流设施的多寡,而是运营的成本和效率。

追溯历史,微信和京东的故事并不完美,阿里和银泰的整合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这两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流量不是仙丹,连移动时代的流量霸主微信都救不了拍拍,一个天猫旗舰店能给苏宁导多少流量。

阿里+苏宁,核心在于线上平台、线下仓储物流以及供应链打通,这才是京东模式的核心。最近几年,苏宁募集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了物流建设,无论已建或在建仓储都已超过京东,且自动化水平、拣选能力上乘,但综合来说运作效率以及成本仍不及京东。接入阿里菜鸟后,苏宁能否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将阿里系的大卖家逐步纳入,从而大大提升效能降低成本,阿里能否借此优化其供应链,才是关键一步。

京东模式的核心在于供应链资源的整合,门店和仓储配送中心的多寡只是表面因素,运营成本和效率才是核心。所谓打蛇打七寸正是这个道理。京东为什么要投资永辉,不也正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生鲜和日用消费百货领域的供应链短板,为京东注入“仓储”和“供应链”的新鲜血液吗?

马云的这一招,招式叫做“一剑封喉”,就是不知道功力几何。

第三,O2O是件美好的事情,但请不要重走银泰的路。

苏宁有天然的互动经济引流入口,遍布全国的零售业态基础,不但可以提供零售,还可以延展开体验经济,以及构造服务O2O的闭环,也是截至目前电商平台前三里唯一一个有线下渠道经营能力的。

阿里有什么?淘宝系线上购物入口、高德地图、UC浏览器、支付宝等一系列场景化的入口,可以迅速弥补苏宁在移动入口上的单一,挖掘场景消费可能性。

当年阿里选择银泰做O2O试水,现在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的。首先因为银泰的门店有限,以及消费圈层的集中,让用户规模的拓展具有局限性。其次,业态的单一让银泰只能浅尝零售O2O,即线上线下销售的打通,但难以拓展至近年新兴的服务O2O。

相反,苏宁线下门店的属性偏大众,遍布一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高低端通杀。其次,苏宁线下门店可以衍生出来的商业业态,不会局限于商品销售,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至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真正构建出O2O的闭环。

这是阿里+苏宁未来增量的一个利器。现在问题在于阿里希望线下的“场”延展线上零售的尝试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