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鸿: 融资11亿元挑战柔性屏制造的80后
王思琪
有没有想过手机屏幕可以折叠,看电影时可以打开变成iPad的大屏,或者把彩电像卷式窗帘一样收起来?在深圳,一个叫刘自鸿的80后海归,正在努力帮你实现这一愿望。
刘自鸿是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柔宇”)董事长兼CEO,他们目前最主要的研发对象就是可以任意弯曲的柔性屏,屏幕厚度甚至可以缩小到0.01毫米。
在办公室见到刘自鸿时,他正低头处理事情,办公桌上摆着十几盒打开的名片。当天他刚从欧洲回来。Polo上衣,黑色西裤,带着笑意的大眼睛,很难想象,就是这个稚气尚存的年轻人,正在研制一项可能改写未来手机使用方式的技术。
7月,柔宇独创的柔性屏实现了量产,刘自鸿及其团队也获得了资本方的追加投资。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除了前三轮加入的IDG、深创投、松禾资本、源政投资、AlphaWealth等机构外,还有众多新的资本方加入,共计获得了1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尽管如此,刘自鸿依然保持低调,每日奔忙于合作方与研发基地,所有对外宣传都以技术为主。
“快艇”上的创新
柔宇坐落在深圳科兴科技园,旁边是腾讯的办公楼,附近聚集着一批深圳最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前市场上的曲面屏主要是基于OLED技术,其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节省电能。AMOLED显示屏在OLED基础上加入AM技术,细节还原更细致,响应时间更快。AMOLED作为下一代屏幕技术,一直是行业重点攻关难题,受到三星、LG等大牌厂商的重视。
2013年8月,柔宇成功研制出一款基于AMOLED架构的可量产柔性显示屏,这款屏幕可以实现弯曲,最重要的是其厚度只有0.03~0.1毫米。2014年8月,柔宇进一步将屏幕厚度缩小到0.01毫米,这项研究成果创造世界纪录并在今年7月投入量产,设计产能为100万片/月。据刘自鸿透露,目前柔宇已与多家中外消费电子品牌终端进行合作洽谈。
易观国际分析师朱大林告诉记者,由于创新技术,即便实现量产能降低成本,但柔性屏主要是面对中高端手机品牌,对于中低端手机品牌来说,柔性屏成本还是过高。
刘自鸿告诉记者,造就真正意义的柔性显示器,需要同时解决数十种材料、工艺、半导体器件结构、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难题。这远不止直观概念上更改显示基底材料,或者替换其中某层材料那么简单。
朱大林告诉记者:“从2013年以来,手机硬件参数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市面上手机出现技术同质化趋势,其他零部件技术几大厂商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屏幕是消费者对手机使用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容易出现差异化玩法的部件。所以,一些大的手机品牌如三星、LG近几年还是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在曲面屏技术研发上。
在柔宇之前,业内对AMOLED的研究还停留在惯常的进程:三星与LG曾先后推出OLED曲面屏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手机上。然而,曲面屏技术严格来说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屏。
尽管后期两者对于柔性显示屏做了许多尝试,技术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但在研发上耗费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今年,LG成功去除传统OLED显示屏上覆盖的薄玻璃,研制出完全由塑料组成的曲面显示屏,以削薄屏幕厚度。虽然技术已经大幅改善,但显示屏厚度仍达0.3~0.5毫米。
即便是三星研发的AMOLED技术,也主要集中在色彩显示改进上,在厚度上没有太大改善,用户尚不能自由弯曲屏幕。
柔宇推出的柔性显示屏技术,将屏幕厚度缩小到10微米。目前显示屏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这大幅缩短了对于柔性显示屏的研发至量产过程。
同时,柔性屏能通过外力拉伸达到卷曲伸缩的效果,做到大小随意切换而不影响显示清晰度。“我们可以把一个iPad变成一部手机,把手机变成iPad。”刘自鸿说道。足够的柔韧性保证其未来不仅能应用在手机屏幕上,还能给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产品带来更多拓展。例如,在汽车挡风玻璃铺上一层显示屏,显示汽车行驶路径,或者将家里的显示屏变成自动收缩以减少使用空间。“将来电视机不需要挂在墙上,显示器可以做得像一个画卷,我只要一按键,它就能自动显示出来。”刘自鸿畅想道。
在刘自鸿看来,大公司像邮轮而小公司则像快艇,在技术的源头创新上,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效率。“好多人以前说,你这么小一个团队,能不能做成一个大的公司,我倒不担心。创新不是比谁体积大,不是大鱼就一定吃掉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掉慢鱼。”
“柔性屏研发以及大规模量产将会改变未来手机造型。”朱大林说。
斯坦福迸出的火花
柔性显示屏研究是刘自鸿在斯坦福攻读博士的方向。初入斯坦福,当同学们都在老师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攻读方向时,刘自鸿却对那些题目毫无兴趣。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躺在草坪上天马行空。从人类感官想到电和光的组合,再到下一代显示器,他终于敲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跟导师讲这个事情之后,他很兴奋,让我第二天就交方案。后来,凭着我写的一页纸方案,就拿到了研究的基金,然后我就开始往这个方向做研究,那都是快9年前的事情了。”说起整个过程,刘自鸿还是难掩兴奋之情。
这个今年才32岁的年轻人,已经拥有让人艳羡的履历:17岁上清华,就读电子工程,2006年到斯坦福,花不到3年时间攻下博士学位。凭借这些资本,他毕业之后就到纽约IBM从事半导体研究,高薪安定,然而仅过3年即辞职,创立柔宇,重回斯坦福草坪上梦想的道路。
与其他科技型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同,成立三年,除了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外,柔宇几乎没有在品牌上做任何宣传。这点刘自鸿承认是清华带给他的:“清华非常务实,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有什么东西做出来再说,或者是我说了就要做到,这是清华的风格,所以最后让你沉淀下来,然后抛去特别多的虚的东西,那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什么都没有的东西。”
除了缩减柔性显示屏厚度,柔宇团队还在研制多项创新技术。“每一项技术在做出来之前,我们都不会对外公开,也不希望拿这个东西去搞噱头造势,我觉得没必要,因为你做好了的东西自然会有人认可。”
在刘自鸿看来,延续创新的火花要持续不断地加炭烧火,这是个不断试错成长的过程。“我们早期的时候,团队每个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18个小时,常常遇到研究一个月的时候才发现技术是错的情况,然后再重新去调整、设计。”
创业是艰苦的,为了更好地跟团队成员交流,他从纽约搬到了深圳和硅谷,常常在深圳和美国奔波。在硅谷和深圳时,连续睡了3个月朋友家的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