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上海越界沙龙第2期——圆桌论坛
10月18日,由亿欧网、微链联合主办的“亿欧网上海越界沙龙第2期”在麦腾集创空间成功举办。出席此次沙龙的分享嘉宾有:光速安振副总裁潘翔;养车无忧创始人兼CEO陈文凯;新味创始人兼CEO葛伊能;微链联合创始人/迭代资本合伙人柳荣军。
亿欧网整理论坛要点:
一、如何看待如今O2O行业的烧钱补贴;
二、资本寒冬的融资策略;
三、创业公司要找准核心竞争力;
四、“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以下是圆桌论坛环节实录:
柳荣军: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我自己参加活动的很少能够全程参加完,所以对你们很有敬意。我先问几个问题,然后留一点时间给现场的观众提问。
柳荣军:我想问一下潘翔,别人怎么叫你。
潘翔:有人叫我小潘潘。
葛伊能:大家可以叫我Steve。
陈文凯:大家叫我Kevin。
一、如何看待如今O2O行业的烧钱补贴?
柳荣军:首先我觉得不那么冷,刚穿上秋裤大家都觉得冬天到了。Kevin和Steve,我想问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咱们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和餐饮的行业,在这个冷风一吹的时候,行业一些运营方式或者用户的方式有没有一些变化?
葛伊能:从餐饮来讲,首先平台补贴开始变得慢慢少了。像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也是一个标志,他们不想再互相烧钱打仗了,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合并起来,可能他们可以把自己更多的钱和精力花在运营一些业务上面。
从餐饮的行业格局上来看,像外卖这样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美团和大众点评同质了。有的一些机会可能就是他们本身的模式造成他们还有一些不能为用户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很便捷的给你送一些餐,但因为那些餐不是自己生产的,不受控制,所以之前出现了很多地下黑工厂。他们无法自控的一些东西,这可能是餐饮O2O还有一些机会的领域。
柳荣军:你觉得他们这个业内补贴的减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葛伊能:对我们来说当然是更好了,因为原来大量的补贴已经把顾客对于吃一顿饭价格的预期完全打乱了,你不知道一顿饭值多少钱。在市场上别人觉得我们的东西定位比较高,东西比较贵,但是我们自己做的东西是比普遍的外卖要好一点,所以我们觉得定价可能高一点。但是由于补贴把市场对价格的预期完全紊乱了,就会使我们的产品感觉贵很多。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资本开始冷了,然后你觉得融资不那么容易了,但是补贴开始减少又不是一下子就停了,所以还是有一些补贴在继续,可能我们还是需要感受到一阵子这样的阵痛。
柳荣军:补贴虽然是在减少,但是还是有。我记得我上次来过这儿,我在楼下一个饺子馆吃饺子,点了一份饺子12块,老板娘说如果我的饺子在饿了么上点,12块钱的饺子饿了么会给她多付4块钱,这个补贴确实有可能会扰乱一些市场。
葛伊能:补贴对餐饮行业是特别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它会让你觉得一顿餐的价格应该很便宜,对于补贴停止的那些店家,顾客就会觉得你的东西变贵了,就不会买。如果其他的商家还在补贴当中,这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就必须价格压低,压低到还有补贴的时候,然后就从会成本上做手脚,因为商家没有办法,你为了给他提供低价格的餐食,就必须在成本上自己想办法,所以我觉得如果大范围进行补贴,会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造成不好的影响。
柳荣军:你觉得整个补贴环境是在下滑,但是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把补贴的机制变得更加良性一些。Kevin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文凯:补贴的减少,可以向一个比较好的本质来看,表象上是补贴上的减少,本质是潮退了谁在裸泳,因为这个行业里面泡沫在那。现在对于创业者来讲,感受最深的就是,到底应该是To C还是To VC,也许这个模式根本就不成立,但是我拿到了钱,就有补贴去做非常漂亮的数字,然后资本狂热可以给你钱。一不小心被坑的资本又接着进来,又激发了更多的资本进来。总之,这个看起来挺风光,尽管成功的不多。如果谁不小心并购一家企业,把它的内容丰富一下可能就做成上市了,你说它是坏事也不是坏事,也是存在着合理性,应该有一些人善于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我相信各位,也许在下一轮资本狂热也会这么干。
柳荣军:都学坏了。
陈文凯:对,像人人他们现在就是投资公司,当时就是学那个模式,现在资本是一个运作高手,更多的创业者还是真正要去做业务。由于资本冷却了,现在谨慎了,通过补贴也许数字是上来了,但是VC也不是傻子。所以To VC这个业务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补贴减少其实并没有什么,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已经成型了这个挑战,业务模式本身是合理的,只不过看谁跑得快,这个是良性的。
恶性就是比如做饭,上门做一个餐,首先他毕竟是大厨,如果做得比我差肯定就不要他,大厨本身有物流、人工费本身要花很多钱。比如麦当劳在公司里做送过来肯定要贵。在资本狂潮可以是这样,就是补贴一块钱,反正亏就亏,他就靠一块钱的竞价,把商业模式的缺陷变成优势,人家说上门做便宜了,一块钱,麦当劳送过来20多块,我一天一万多单一块钱也不少了,这个资本运作实际上不是一个好事,但是如果能做十万单,然后搞二十万单,又能拿更大一笔钱。这个事就变成不是一个理性的补贴,愣是把一个东西包装成良性的,就是纯粹靠资本吹起来的泡沫这是一个打击。对于真正有价值的这种商业模式,产品打磨,这对公司来讲是好事。
柳荣军:就是给了一套浓妆艳抹的工具。
陈文凯:资本是助力的,泡沫到一定程度还是会破灭的,对于社会创新来讲其实不是一个真正好的事情。现在资本稍微冷却的时候,To VC的商业模式有点被打平一点。
柳荣军:之前的泡沫客观存在,泡沫跟痘痘一样,挤一挤总会好的。我想问一下Steve,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两家公司在运营思路上有没有做相应的调整?
陈文凯:自己的运营思路是这样的,前面讲过消费者不知道你是To C还是To VC,如果是To VC的公司只能硬干,不补贴了你自己的流量会越来越少。我其实不怕核心业务产品不能获得客户,我们知道汽车服务是非常专业的,如果用我们的服务和用对手的服务,你肯定会用我的服务,如果用了对手的服务觉得不好,你会觉得整个汽车后市场都不好,反过来对我是伤害,我们始终会把产品和运营、模式作为最主要的去做。
柳荣军:在你做一个运营决策的时候,怎么评估这个推广动作要不要补贴?
陈文凯:做互联网有数据,客户转化有一个数据,从投放过来到注册、购买、再次购买,客单价是多少,这个是可以转化的。
柳荣军:就是算,看看来多少用户,多少重复购买,看看什么时候能把成本给平衡掉?
陈文凯:我们每天都会算。
葛伊能:在市场最热的时候,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坚持不补贴。
柳荣军:热的时候也坚持不补贴?